赓续文明薪火,崇尚文明实践。近年来,乌审召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结合实践阵地资源特点和优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各领域,以“志愿加分”模式,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一抹志愿红浸染满城文明风。
一、“志愿+网格”凝聚一支红色队伍
“党建红”引领“志愿红”,乌审召镇以“微网格+志愿者”为抓手,形成“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头、村民支持”的能量链条,依托驻村工作队、嘎查村“两委”、志愿者、民警、医生形成“1+8+N”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其中,“1”为志愿服务总队,“8”为8类志愿服务常备队伍,“N”为N支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个性化成立“文艺服务队”“新时代铁姑娘”“绿色先锋”“邻里调解团”等44支志愿服务小分队,以群众点单、所(站)接单、平台派单、志愿服务队伍送单的“4单”闭环服务机制,将志愿服务沉入网格,将微服务更精准贴心地送到居民家门口。
二、“志愿+宣讲”搭建一个微光讲堂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阵地作用,从“微”入手,让党的创新理论“响”起来,组织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微光·青苗·绿根”系列宣讲,创新采用“文明实践+绿色”“文明实践+红色”“文明实践+文艺”“文明实践+理论”等方式,声声入耳传党音。今年以来各类特色品牌宣讲开展60余场次。利用“老树讲生态”“三株沙蒿”宣讲队伍,依托“一馆一院一基地五大中心”生态文明教育集群,开发“回顾式+情景式+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模式,以教育实践守护“生态绿”厚植文明底蕴。鼓励引导群众自发形成文艺志愿队伍,开展百姓大舞台演艺活动9场次,从创作、编排、表演亲身参与,以喜闻乐见形式演绎出“土味精彩”。
三、“志愿+乡贤”树立一批先锋榜样
探索“乡贤+志愿服务”作为盘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关键一招,充分引导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乡贤人才在弘扬文明乡风中发挥“引领”和“教化”作用、在发展经济中发挥“智库”和“助推”作用、在乡村治理中发挥“减压”和“协调”作用。以乡贤入股壮大集体经济、乡贤募资建设养老服务站、打造家风家训馆等形式扩大引领效应。聘用“五老”人员开设“老校长调解室”“老支书调解室”,重点调处化解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历史遗留、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将法律服务送到农牧民群众“家门口”,今年以来协调化解矛盾纠纷32余件。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比活动,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评得上”的榜样人物,通过持续讲好感人故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四、 “志愿+实践”吹响一声联合哨令
“社区吹哨 联合报到”以联合党委为抓手结合镇域各项重点工作共建共治,以“在职党员进社区”常态活动为抓手,联合开展文化宣传、文明创建、环境整治等行动,全面清除卫生死角,组织巡查队伍对问题区域进行常态化巡查监督,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医疗、卫生、法律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环境整治、扶贫助困、代办帮办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培育了“巾帼志愿红”“衣旧情深”“网格零距离”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今年以来开展联合活动18场次,覆盖群众3000人次。
五、“志愿+村约”共享一次新风礼浴
以群众视角约定俗成,发挥“志愿加分”效能,将积分兑换与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等内容深度融合。积极开展“积分制+爱党爱国”“积分制+遵纪守法”“积分制+环境整治”“积分制+家庭美德”等系列活动,通过念好积分兑换“定、立、兑”三字诀,大力开展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工作。配套完善“红灰黑”榜、打造家风家训馆,鼓励各嘎查村自主协商制定《村规民约》,面向农牧民搜集“金点子”,充分发挥农牧民群众的参与权和决策权,让农牧民群众在嘎查村级事务管理中“唱主角”。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户、民间的文艺大咖将理论政策融入传统文化,通过线上开展“云端牧歌”文艺比赛、那达慕等传统文化活动,形成了农民讲给农民听、农民演给农民看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