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不振兴,要看乡风好不好。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实现方式,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乌审召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移风易俗为工作切入点,通过一项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汇聚起全民参与的社会正能量,让倡树文明新风变得有“品行”、有“温度”、有“活力”。
一、村规民约“约”出治理新气象?
村规民约是健全和创新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形式。乌审召镇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群策群力,不断完善并修订出全嘎查村(社区)共同认可并遵行的“村规民约”,从环境卫生、家园和谐、遵纪守法、美德传承、健康节俭、文化、志愿服务等方面,为居民提供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各级党组织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带头执行,确保居规民约成为居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展现出基层治理新风貌、新风尚、新活力。
二、宣教并重 “育”出文明新风尚
乌审召镇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重要意义和移风易俗、节俭办理婚丧事的相关规定,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一方面组织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网格员深入居民家中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号召居民带动身边亲戚、朋友、邻居,自觉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践行者,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陈规陋习。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单、大喇叭、条幅、公示栏等线下渠道和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信群、抖音等线上媒介,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系列视频、移风易俗小知识调查问卷等,通过扩大宣传覆盖面,引导居民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倡导文明勤俭新风。同时,在“三八”妇女节、劳动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到集市向广大群众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工作,发放移风易俗知识应知应会等各类宣传材料2000余份,引导广大群众婚事新办、婚事简办,不断为文明新风尚注入新活力。
三、标杆示范 “带”出时代新动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更要提振人民群众的“精气神”。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农村群众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按照群众公认、事迹突出、社会影响面广的原则,挖掘镇、村两级“身边榜样”先进事迹,选出“胖大姐”、“老校长”等一批典型人物,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及牧区“大寨”乌审召精神感召作用,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新乡贤”“绿色人物”等评选活动,让群众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提升行为自觉、文明风尚。
四、积分兑换 “兑”出文明新能量
乌审召镇将“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与移风易俗、居规民约等内容深度融合,共商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兑换细则,文明积分兑换更聚民意,更具可操作性,更方便群众参与。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出志愿积分兑换机制,激励居民、志愿者从细微小事做起,对参与公益活动进行量化积分,以积分回馈关爱,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积极参与到移风易俗、倡导树文明新风尚活动中去,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改变过去志愿者单向服务的状况,实现爱心的“双向循环”,激励了更多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逐步形成淳朴节俭、文明健康的时代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