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召镇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系统性、整体性、全域性开展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创新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三大体系”,有效促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相融互促,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以党建为引领,构建高效协同的工作运行体系。结合镇情实际,统筹整合辖区各类党建资源,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在融合治理的顶层设计下搭建综合服务载体,量身定制“一轴两翼”区域化、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延伸多元网格服务,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深刻把握市域治理现代化的特殊战略定位,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平安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走向制度之治、规则之治。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功能,举全镇之力、集全镇之智,积极推行“网络+网格+阵地”模式,成立“镇、村、社”三级网格组织架构,共划分51个网格,配置网格员153名,其中党员57人,一网贯穿党建、意识形态、政法综治、疫情防控、环境整治各项重点工作,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民情日记等做法,推动“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构建起一体运行、纵横贯通、动态可视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领导和工作运行体系。
以需求为导向,构建精准精细的服务供给体系。一是全科化的便民服务。全力打造“1+7+2”党群服务中心联盟,实施党群服务载体现代化、综合化、亲民化改造。镇级党群服务中心吸纳综治、新时代文明实践、纪委监委、社会事务、退役军人、社区一体化办公,设置18个便民服务窗口,集成提供党群服务、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和综治服务4大类50余项民生服务,推出10件“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式服务事项,把高品质便捷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惠泽社区推行“三单服务”,以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共驻共建单位和党员“接单”的方式,现已对接推进70项惠民实事,受益居民群众500多人。二是一体化的综治服务。健全以镇党委为核心的社会管理机制,整合综治、信访、公安和属地主管部门力量,在“1+5+N”的基础上将司法所并入到综治中心合署化办公,搭建起以平安建设办、派出所、司法所、综合执法局、交警中队、法律顾问团队等一体化服务工作机制,强化多部门联动协作,形成共创平安的合力。三是平台化的法治服务。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创新建立乌审召镇法律志愿服务平台,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方式多元调解,将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次性解决到位,实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2019年以来,我镇未发生进京赴呼到市上访事件。积极排查化解信访矛盾,今年以来,累计接访群众316人次,排查化解村级矛盾纠184起,征地拆迁等历史遗留矛盾纠纷89起,联合旗信访局成功调解草牧场矛盾纠纷48起,化解封闭式市场遗留问题、中乃村达赖沟西沙承包纠纷等10年以上历史遗留问题5起。
以共治为目标,构建主体多元的监督管理体系。一是发挥纪委监督作用。积极探索监察职能向一线延伸的有效途径,镇纪委监委入驻党群服务中心,管控前置,监督前移,紧盯基层治理短板难点,常态化地开展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对公权力、小微权力的有效监督,联动开展社会治理。入驻以来,及时纠正部分干部存在工作态度生硬、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9起。二是激发村民参与意识。坚持落实好为民生实事项目,将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务作为社会治理重点,建立镇域为农服务体系,搭建党委领导下的村社一体的“一社N部”及联合社基本组织体系,努力让农牧民利益与“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收益紧密捆绑,真正让群众在社会治理中得到实惠,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三是建立完善协商议事治理机制。打造协商民主议事厅,推行“党支部+协商议事会+村民代表会+ ”组织架构,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三老人员”协商议事,采取召开听证会等方式建言献策、调解矛盾、化解纠纷,营造多元参与社会治理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