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有效是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图克镇呼吉尔特村、大牛地村、沙日嘎毛日村(以下简称“三村”)通过建立联合党委的方式,不断探索“群众自治、村企共治、部门联治”的“三治”融合体系,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开创乡村治理新格局,创建文明村庄共建美好家园。
“三村”位于图克镇东南端,辖区资源富集、交通便捷,南与陕西榆阳区接壤,东与伊金霍洛旗毗邻,境内S313线、阿小线、大五线贯穿其中,享誉国内外“大牛地气田”、母杜柴登煤矿、门克庆煤矿、中石化、金诚泰化工、恒业煤炭物流园区、嘉能洗煤厂等企业坐落于此。三村总人口2150户5905人,常驻户1378户3984人。2019年10月,图克镇党委、政府为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发挥效应、服务群众,在呼吉尔特村、大牛地村、沙日嘎毛日村成立三村联合党委,通过“党建领航•炫彩三村”党建品牌,采取“组织联建、产业联合、资源联享、活动联办、问题联治”五项措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农业农村现代化。
构建共治“同心圆”。依托周边驻地企业,通过党支部+企业+劳务公司+农牧户的模式,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把党的组织优势融入产业发展中,把党员嵌在“产业链条”里,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村企共治模式。
在沙日嘎毛日村,党组织发挥鸿雁领航作用,积极与企业对接,在母杜柴登煤矿组建一支劳务运输公司,承揽煤矿的运输业务,每年至少增加村集体收入80余万元,在沙日嘎毛日村,推进矿区移民集中居民点建设和“一园、两区、三厂”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一园:乡村振兴产业园;两区:种养殖区、移民区;三厂:煤矸石砖厂、饲草料加工厂、润滑油及锚杆螺丝加工厂)。2017年成立村投劳务公司,经营收入的80%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村民大病救助、医疗保险、大学生资助等惠民实事上。建立“党支部+劳务公司+农牧户”发展模式,投资700多万元,在母杜柴登煤矿边建成100亩综合停车服务区。2021年与内蒙古胜驰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签订煤矸石制砖合同20年,每年收入100万元。对172户矿区移民实施安置,一期工程总计52栋、103户350人。将300多亩闲散耕地进行整租整转,破解矿区移民后土地闲置、碎片化等突出问题,为后续推进土壤改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一户一田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力发展猪牛羊三大农牧业主导产业,现存栏量达4万多头只。其中,2019年,引进澳洲黑安格斯种牛50多头,不断改善肉牛品质,实现规模化养殖,发展特色种养殖实现产业转型,三村与周边企业金诚泰和伊化矿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三村建设50栋蔬菜大棚,为周边居民和企业提供绿色“菜篮子”。
在呼吉尔特村,因地制宜,布局“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块。东部地区结合气井道路便捷、土地成片的实际,着重开展“一户一田”土地整合,发展机械化种植业。西部区域结合哈头才当水源地移民及矿区移民大力整合土地,建设高标准经济作物种植区。南部区域依托呼吉尔特海则,建设万亩湿地保护区、千亩生态林及千岛湖旅游区。北部区域以街区为依托,着重发展教育医疗、餐饮住宿、维修零售为主的三产服务中心,同时试点羊肚菌种植试验。中部区域以移民集中居住点为依托,着重发展现代化集中养殖业,逐步打造新农村建设典范。
在大牛地村,致力于发展“大牛地芝麻香瓜”、特色大棚蔬菜种植、小规模绒山羊养殖等产业,并利用“炫彩三村”品牌,探索建立农畜产品电子化商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商务平台”加快绿色农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打通快速流通渠道,保障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联合旗供销合作社成立“为农服务队”,每年秋季为周边群众收粮储存提供便利条件,引导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机械化。三村将产业发展、移民安置、公共服务、环境整治相结合,发挥“党员、两代表一委员、村民代表”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点对点、面对面,明确企业在结对中的‘帮、带’责任,通过“地企联建 护梦成长”百企帮百村金秋助学活动,为图克镇60名学生资助13.6万元。真正实现文化共享、活动共建、带富致富的目的。
建强群众“自治圈”。近年来,三村坚持党建引领,“三个行动”促进村民自治,以群众为主体,党员带头,人大代表齐发力,实现村民治村。设置“党组织+网格+党员+农牧户”管理模式,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要素全部纳入网格,建立31个基础网格,全面推行多网合一,整合党建、综治、城管、卫健等各类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下沉,将原有信息采集、治安综治、就业社保、应急管理等多种管理网格合而为一,由网格承接格内各类社会管理事务,实现“一个格服务、一张网治理”。加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在疫情排查、矛盾纠纷处理、重大工程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提升等领域,党员和群众共同参与其中,网格员入户收集民意、了解民情、开展‘面对面谈话’,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振兴规划地制定与推行。滋养良好的社会风气,每月7日、17日、27日为图克镇“环境整治日”,大家积极主动清扫房前屋后、村社道路等,通过自查、互评、激励等形式,开展环境大评比,同时,建立“环境积分制”,每季度进行互评,根据积分可兑换奖励物品,每季度根据积分情况,评出五星、四星、三星文明示范户,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相结合,激励村民奋发向上。同时,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家风、最美庭院”等活动。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制定“八要八不要”村规民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畅通群众说事议事机构,通过现代化管理、规范化运行,真正让三村的百姓环境美起来、素质高起来、腰包鼓起来、精神强起来,并引导村民接受新思想,摒弃坏陋习,全面构建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绘就联治“新图景”。三村在产业发展、文化提升、招商引资、人才培养、生态治理、村庄规划等方面蓝图已绘就。积极探索“六个一百”惠民工程,一百个设施农业种植户,转变发展思路,依托水源地、矿区移民等有利契机,整合土地资源,实行一户一田制,实现规模化养殖,发展特色种养殖实现产业转型。与周边企业金诚泰和伊化矿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三村建设100栋蔬菜大棚,为周边居民和企业提供绿色“菜篮子”。一百个科学养殖户,引进优良品种安格斯、西门特尔100头,开展优质牧草种植,实现科学养殖。一百个三产服务经营户,立足中石化、煤矿、洗煤厂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牧区配套服务业,新建20户农牧家乐。一百个机械运输户,依托村委劳务公司,从事周边煤化工企业运输业。一百个专业技术能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毕业待岗的大学生进行业务培训,培养煤矿及配套产业技术熟练工,实现“能人带动效应”。一百个就业岗位,对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