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开->社会救助

2018年

07月16日

11:23

来源:

【字体:

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推广多元化养老服务

  乌审旗全旗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下辖6个苏木镇61个嘎查村;总人口13.5万人,全旗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496人,占总人口的10.1%,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1971人;城镇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达到14%,农村牧区已超过20%;全旗老年空巢化趋势日益突出,老龄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不断增多。近年来,乌审旗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互助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社会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全旗共有机构养老床位数300张,社会养老床位数220张,农村互助养老床位数490多张,达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70张。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综合环境全面改善。

  一、主要做法

  (一)全面提升机构养老水平。累计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在东部(图克敬老院)、中部(嘎鲁图镇综合社会福利中心)、西部(无定河敬老院)各建设了一所规模大、档次高、各项配套设施齐备完善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总占地面积17.2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19平方米,共设置床位300张。

  (二)不断加强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成了集医疗、护理、颐养关怀、康复健身为一体,面向全旗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人提供服务的乌审旗老年养护院,该院占地面积16111平方米,建筑面积5585.5平方米,为两栋局部三层框架楼,设置床位140张,总投资1955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1218.88万元,目前,A座投入运营,现已收住失能、半失能老年人50多人。今年将及时启动B座建设,前期各项手续已经办理完成。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投资近2000万元,采取改扩建的形式建成了集中医理疗养生和养老为一体的新康医养院,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设置养老床位80张。

  (三)有序推进农村牧区互助养老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50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农村牧区互助养老幸福院12所,总占地面积647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253平方米,共有居住房间245间,可覆盖互助养老幸福院周边1849名老年人。目前,无定河镇堵嘎尔湾村、巴图湾村,乌兰陶勒盖镇胜利村,图克镇大牛地村,苏力德苏木陶尔庙嘎查、陶利嘎查、沙尔利格社区7所互助养老幸福院投入运营,现已入住84户、122位孤寡、空巢及高龄老年人,其余5所互助养老幸福院全部具备入住条件。

  (四)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立“12349”便民为老服务平台,开通“12349”便民为老服务热线,联合社区、社会组织、企业、商家、通讯公司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为全旗6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生活问询、紧急生活救助查询和社会救助服务等,对65周岁以下的居民实行低偿的便民服务。

  (五)全面实施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乌审旗老年养护院和嘎鲁图中心敬老院确定为全旗医养结合试点,引进先进地区的人性化管理理念,集养老、护理为一体,与乌审旗蒙医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了医疗器械及常用药品配备齐全的专用药房,旗蒙医院安排专门医护人员长期坐诊,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的服务。强化护理人员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新聘用养老护理员16名,同时,积极组织全旗养老从业人员参加自治区、市组织的各类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定期举办旗本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得到100%,养老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全面提高。推进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2017年,投资40万元,为各敬老院新采购护理床100张,护理型床位与供养服务机构床位总数的占比达到30%。此外,与旗卫计局协调,为全旗各敬老院、互助养老幸福院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直报系统,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医疗费用结算报销。

  二、工作成效

  实现机构养老有保障。一是改变了原有敬老院建设规模小、床位少,房屋破损严重、分布坐落不合理等状况,将全旗五保老人、“三无”人员、孤儿、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敬老院集中供养,切实保证了特困供养对象的吃、穿、住、医、葬,更好地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二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全旗统一制定了敬老院基本服务规范、院长责任制度、饮食生活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各敬老院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管理,建立了院务、财务、考勤、护理等管理制度,成立院民委员会,全程参与敬老院管理,院务管理规范透明;同时,对内部服务人员坚持进行定期考核,强化服务人员的责任。三是加大投入,完善功能。各敬老院配备安装了全套监控设施和无线呼叫应答平台,配齐了文化活动室、室内健身房、棋牌活动室、医务室,室外建有健身广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投入16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嘎鲁图中心敬老院消防设施建设,通过了消防部门验收,取得了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四是以副补院,不断提高院民生活质量。目前,各敬老院已开发水浇地70亩,建成蔬菜种植暖棚3300平方米,猪、牛、羊、鸡等标准化养殖大棚6000多平方米,年供给生猪45头、牛10多头、羊30多只、鸡500多只,年产值40多万元,院民生活所需的肉食、蔬菜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各敬老院运营以来,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嘎鲁图中心敬老院被自治区民政厅评为“三星级”敬老院,无定河敬老院被评为“二星级”敬老院。

  (二)实现社会养老有去处。一是改变了公办敬老院,入住门槛高,“一床难求”的现状,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提供服务,缓解了老年人因无人抚养而引发的各种家庭矛盾、社会矛盾。二是老年养护院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及经济状况,设有失能老人间、双人标准间、三人间、豪华套间4种居室,设置自理级、介助级、介护Ⅲ级、介护Ⅱ级、介护Ⅰ级、特护级等六个护理等级,护理内容从普通的饮食起居、送饭、服药、洗漱、洗头、洗脚、剪指甲、喂药、翻身、大小便等基本护理到语言、记忆、心理疏导等高级康复服务应有尽有。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三是充分发挥政府兜底保障作用,将全旗所有有入住意愿的残疾人全部吸收到老年养护院进行养老,费用由政府负担,提高了残疾老年人生存质量。

  (三)实现互助养老有探索。一是就近养老。采取“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统一管理、互帮互助”运作模式,老人还在本村居住,保持了原来的人际交往和亲情关系,每户一套30—60平方米水、电、暖、库房等生活设施相对完善的小型住房,既满足了农村牧区高龄老年人故土难离情结的心理需求,又为农村牧区空巢、高龄、独居老年人养老提供基本保障。二是统一管理。互助幸福院建设以村为单位,产权归集体所有,由苏木镇授权村委会统一管理,统一提供服务,保障水、电、暖等基础设施的畅通运行。三是分户生活。入住幸福互助院老人们衣、食、住、医等生活费用自行负责,老人们自我管理、来去自由、吃住随意,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邻里之间可以互帮互助。

  (四)实现社区养老有创新。“12349”便民为老服务平台集便民生活、爱心互助、为老服务、主动关怀为一体,整合便民生活问询、生活关怀救助、社会救助等各类社会服务信息,面向全旗60周岁以上老年群体提供服务。社区老年人只要通过拨打“12349”热线,呼叫中心24小时接听,根据老人的服务需求及时派单至服务中心,再由服务中心派单至加盟企业提供便捷服务,提升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满足了老年人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五)实现医养融合有突破。一是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入住老人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切实做到小病不出院。二是充分发挥中蒙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优势,坚持养老与养生相结合,利用中蒙医推拿、按摩等诊疗方法全面提升入住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三是定期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跟踪检查,并为每一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四是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通过“一站式”系统及时结报医疗费用,大大减少了个人和部门机构之间的手续审批,提高了工作效率。五是通过提高护理型床位在总床位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面向社会开放,收住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能力。六是新康医养院配有高端医疗器械设备,中、西医各专业科室由本地著名专家坐诊,方便老年人的就医问诊,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