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开->社会救助

2018年

07月16日

10:34

来源:

【字体:

创新管理模式 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乌审旗不断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高标准设计,打造一流硬件设施。

为给老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我们按照既要充分 考虑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又要尊重社会传统及老 年人生活习惯,从满足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娱乐健身等方面的需求出发,来完善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我旗在养老机构建设上着重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建院科学合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分布等实际情况,按照布局合理、集中规范、精简效能的原则,累计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在东部(图克敬老院)、中部(嘎鲁图镇综合社会福利中心)、西部(无定河敬老院)各建设了一所规模大、档次高、配套设施齐全完善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总占地面积17.2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19平方米,共设置床位300张。同时,投资1955万元建成了集医疗、护理、颐养关怀、康复健身为一体,面向全旗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人提供服务的老年养护院,该院占地面积16111平方米,建筑面积5585.5平方米,为两栋局部三层框架楼,设置床位140张,目前A座投入运营,现已收住失能、半失能老年人50多人。今年将及时启动B座建设,前期各项手续已经办理完成。二是硬件设施一流。各养老机构根据自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身心特点及安全、卫生、经济、环保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配有无障碍坡道、室内外无障碍扶手、医用电梯、紧急呼叫系统、24小时监控系统;每个房间均带有卫生间,室内宽敞明亮,并配有电视机、电脑、电话、轮椅、饮水机、高档家具等生活设备。同时对室内设施作出了明确具体规定,统一为老人配置毛巾架、毯子、被子、床单、枕头、暖水瓶、垃圾桶,做到规格一致,摆放整齐。此外,投入16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嘎鲁图中心敬老院消防设施建设,通过了消防部门验收,取得了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三是基本功能完善。各养老服务机构均设有会议室、阅览室、棋牌室、活动室、医务室、淋浴间、洗衣房等,室外建有健身广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老年人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医疗保健、安全卫生,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人人参与,积极推行院民自治。

我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院理念,注重发挥老年人自身作用,建立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互为服务的组织机制。一是健全机构。通过院民投票选举产生院务管理委员会、名誉副院长,积极参与敬老院事务管理。同时下设膳食委员会、行政管理委员会、文娱活动委员会、护理工作委员会、生产管理委员会等五个群众性组织,全部由院民担任负责人和成员,参与伙食、卫生、生产和财务、文化娱乐、设施器材的管理,并由老人自己拟定活动计划,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组织实施。二是实行室长制。每个房间设立室长,并由室长指派值日人员,负责房间的卫生和日常事务。三是经常性开展以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热爱集体、团结友爱、参加文娱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优秀院民”评比活动,组织院民参与各类知识竞赛,采取大会表扬、颁发证书和流动红旗、物质奖励等方式,激励老年人自尊、自重,树立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时,制定老年人参加劳动报酬实施办法,对参加劳动的老年人,按工作量的大小给予适当劳动报酬。

(三)健全制度,规范运行管理。

各养老机构所收住的老年人都是社会上的孤寡对象,服务对象特殊,工作难度较大。因此我旗从完善制度入手,为老人提供了一整套规范化的服务和管理。一是落实目标责任制。旗民政局对全旗敬老院制定严格的目标责任制,每年与敬老院签订目标责任书,半年、年终对照细则对其进行考核验收。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养老服务机构章程、院长岗位职责、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财务管理组职责、膳食管理组职责、生产组职责、护理服务组职责、安全守则、医务人员职责、院民准则、医务室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安全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15项规章制度,并统一制作上墙,相互监督、共同遵守。三是规范管理记录。设置值班人员提示牌,由相关人员做好家属来访登记、要事登记、消防巡查、食品取样等一系列工作记录,使规范的管理融入日常工作。

(四)提高素质,优化养老服务队伍。

敬老院工作人员长期与孤寡老人打交道,除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之外,还要有一种对老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高贵品德和爱心。为此,我们注重在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新聘用养老护理员16名,进一步充实了养老护理员队伍,同时,根据国家行业标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积极组织全旗养老从业人员参加自治区、市组织的各类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定期举办旗本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二是每周利用一个下午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平。

(五)倾心护理,提供人性化和亲情式服务。

一是老年养护院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及经济状况,设有失能老人间、双人标准间、三人间、豪华套间4种居室,设置自理级、介助级、介护Ⅲ级、介护Ⅱ级、介护Ⅰ级、特护级等六个护理等级,护理内容从普通的饮食起居、送饭、服药、洗漱、洗头、洗脚、剪指甲、喂药、翻身、大小便等基本护理到语言、记忆、心理疏导等高级康复服务应有尽有。二是抓餐饮服务。每周制定一次食谱,为老人提供可口便于消化的家常饭菜、点心,力争做到讲究营养,科学配餐,饭菜天天不重样。 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由工作人员送餐入室。三是全面实施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将乌审旗老年养护院和嘎鲁图中心敬老院确定为全旗医养结合试点,引进先进地区的人性化管理理念,集养老、护理为一体,与乌审旗蒙医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了医疗器械及常用药品配备齐全的专用药房,旗蒙医院安排专门医护人员长期坐诊,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的服务。此外,与旗卫计局协调,为全旗各养老服务机构建立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直报系统,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医疗费用结算报销。四是推进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2017年,投资40万元,为各敬老院新采购护理床100张,护理型床位与供养服务机构床位总数的占比达到30%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养老服务机构引进专业社工人才2名,利用专业优势,组织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六是以副补院,不断提高院民生活质量。目前,各敬老院已开发水浇地70亩,建成蔬菜种植暖棚3300平方米,猪、牛、羊、鸡等标准化养殖大棚6000多平方米,年供给生猪45头、牛10多头、羊30多只、鸡500多只,年产值40多万元,院民生活所需的肉食、蔬菜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二、工作成效

(一)整体规划、高标准设计,为老年人提供优雅的生活环境。一是改变了原有敬老院建设规模小、床位少,房屋破损严重、分布坐落不合理等状况,将全旗五保老人、“三无”人员、孤儿、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敬老院集中供养,切实保证了特困供养对象的吃、穿、住、医、葬,更好地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二是老年养护院的建立改变了公办敬老院,入住门槛高,“一床难求”的现状,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提供服务,缓解了老年人因无人抚养而引发的各种家庭矛盾、社会矛盾。三是人性化的设计、完善的硬件设施、优美的居住环境、配套齐全的设备设施使养老机构从过去单一的仅满足于吃、住等基本生活需求逐步转变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等需求,实现了养老服务内容多元化。

(二)院民参与院务管理,提升了老年人自身积极性。在院长和院务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各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切实把院务管理落实到各委员会,细化到人,做到事无巨细,充分调动院民参与院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个老年人都动起来,积极参与院务管理和生产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院务自己干,形成了以院民管理院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院务自治、民主管院模式。

(三)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性互动机制。

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和管理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做到以岗定人、以人定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工作有标准,人人有指标,实现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了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

(四)养老护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大力提升。通过选优配齐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强化业务培训,使全旗养老护理员队伍逐步由传统的经验型,向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转变,为养老机构规范运营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五)人性化管理、多元化服务,使老年人生活更优质。科学设置居室,合理安排饮食,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将医疗资源引入养老机构,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入住老人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切实做到小病不出院;充分发挥中蒙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优势,坚持养老与养生相结合,利用中蒙医推拿、按摩等诊疗方法全面提升入住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定期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跟踪检查,并为每一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通过“一站式”系统及时结报医疗费用,减少了个人和部门机构之间的手续审批,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引进专业社工,开展个案辅导、小组工作,全面、深入地了解老年人的思想、生活情况,有的放矢地做一些开导、劝慰、说服、鼓励性工作,帮助他们疏导情绪,缓解心理负担。发展院办经济不仅提高敬老院整体供养水平,同时也保障了老年人所需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粮食、肉食的供应。

我旗各公办养老机构运营以来,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其中,嘎鲁图中心敬老院被评为“三星级”敬老院、鄂尔多斯市园林式单位,无定河敬老院被评为了“二星级”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