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辞旧岁,祥龙迎春来。春节在忙碌中悄然而至,忙除尘,囤年货,购新衣,乐出游。为保障消费者安全放心消费,减少消费纠纷,乌审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春节消费提示,倡导广大消费者绿色消费、理性消费、健康饮食,平平安安度佳节、祥祥和和过新年。
一、年宴预订要留意,节日用餐重安全。
岁末年夜饭一直是春节的传统习俗,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到酒店吃年夜饭。消费者在预订酒店年夜饭时要注意区别定金和订金,二者有本质区别;年夜饭一般是固定套餐,在挑选饭菜时,不要被花哨的菜名迷惑,尽量问清每道菜的名称、内容、规格和价格,同时清楚具体的收费项目。如,是否可自带酒水,有无最低消费、开瓶费、包间费等;消费者外出就餐时,要选择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就餐环境及管理较好的餐馆就餐,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家庭聚餐时,食品原料要从正规渠道采购,不购买、不食用来源不明或无相关证明的进口冷链食品,不食用野生蘑菇、鲜黄花菜、河豚鱼、生腌海鲜以及一些具有毒性或寄生虫风险的食品。就餐时建议使用公勺、公筷,提倡分餐制度,要注意检查食物是否有异常、是否新鲜、是否烧熟煮透,最后切记合理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二、购买年货要理性,商品安全须关注。
购买年货应选择正规商超,确认商家经营资质,注意查看外包装保质期、保存条件等;查看是否存在真空包装食品漏气、胀袋,罐头鼓盖,干货、调味品霉变、生虫等现象。购买散装食品时,查看盛放食品的容器是否卫生或有隔离罩,同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单位等,科学存放、及时食用;采购冷链食品时,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存条件,确保食品没有超过保质期,并且保存条件符合要求,注意甄别进货渠道,不要私自网购来源不明的冷链食品;选购保健食品时,应认准“蓝帽子”标志,并检查标识下是否有可通过网络查询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查看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的保健功能、适宜人群等内容,不要轻信商家的宣传。
三、春节出游早规划,出行安全记心间。
参团旅游应选择合法、资质齐全的旅行社,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游”;签订详细的旅游合同,明确服务内容和标准,约定各类风险提示内容,特别注意附加条款、购物条款,并妥善保存旅游合同、行程单、门票等;个人网络参团或预订酒店、车票、门票,应注意甄别旅行社和网站真假信息,注意查看退改签政策,不要轻信陌生人发放的旅游广告或推荐的游览项目,严防消费欺诈行为;参与滑雪、滑冰等高风险冰雪项目应到资质齐全,设施完善的正规场所,关注防护安全装置情况,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赛道;不要对“游客须知”和“危险警示”视而不见,要听从工作人员指导。
四、网络购物要警惕,不明链接切勿点。
在进行网购时要选择正规电商平台,以确保交易的安全可靠。仔细核实商家的资质和信誉,避免遭遇欺诈风险。认真查看商品评价等信息,了解其他消费者的真实反馈和体验,有助于判断商品的质量和价值,避免购买劣质商品。要谨慎对待各类网络交易,切勿随意透露个人信息或进行未经确认的支付操作,不随意扫描二维码,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透露验证码,时刻警惕各类网络消费陷阱,保障自身在网络消费购物活动中的安全与权益。
总之,消费者在春节期间应保持警惕,理性消费,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如果遇到消费纠纷或合法权益受损,要及时拨打12315、12345投诉举报维权热线进行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