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关乎大民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自治区、市《关于申报“十四五”期间农村牧区厕改实施计划的通知》要求,我旗认真组织开展“十四五”时期农村牧区厕改全面摸底调研,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摸底调研开展情况
10月13日,我中心转发市乡村振兴局《关于申报“十四五”期间农村牧区厕改实施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各苏木镇迅速落实“十四五”期间农村牧区厕改摸底调研及方案编制工作,同时,成立以旗委书记、旗长为组长的全旗农村牧区厕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苏木镇建立了“党委书记牵头、分管副职专抓”的工作落实机制,确保全旗“十四五”厕改计划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召开调度会、村民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了解各苏木镇“户改厕”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农牧民需求及未来五年“户改厕”实施量、厕改模式等情况,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为制定全旗“十四五”农村牧区厕改计划方案奠定基础。
二、“户改厕”实施情况
乌审旗下辖6个苏木镇61个嘎查村,全旗具备改厕条件常住户17920户,2018-2020年,新建农村牧区公厕21座,实施户厕9755户、旱厕739户、水厕9016户(2018年900户、2019年5000户、2020年3855户),2020年底全旗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5%。“十四五”期间,全旗计划实施“户改厕”8165户。2021年新建“户改厕”工作,按照“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原则,在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前提下,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确保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好一户。2021年,主要试行四格一体式生物净化槽水厕和生物降解智能马桶(旱厕),计划实施200户,截至目前,已完成“户改厕”161户,其中水厕143户,旱厕18户。
我旗农村牧区户厕改造资金采取政府补助和农牧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筹集。2018年,自治区、市两级每户补助1500 元,旗级每户补助1500元。2019-2021年,自治区、市两级每户补助 2500元,旗级每户补助 2000元。
按照自治区、市关于农村牧区户厕问题摸排整改要求,我旗细化整改工作任务,扎实开展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截至2021年10月底,累计排查10026户,卫健委实施271户,住建局实施9755户。其中2013年卫健委排查户改厕271户,问题厕所271户,因使用年限已久,全部报废拆除。2018-2020年实施户厕发现问题厕所1177户,已整改1078户,未整改99户(嘎鲁图镇19户新建装修房,无定河镇43户新建装修房,图克镇12户新建装修房,苏力德苏木8户房屋不具备条件,乌兰陶勒盖镇13户新建装修房、4户房屋不具备条件)。99户新建装修房农牧户均已签订承诺书,农忙结束后装修房屋及时安装马桶使用,12户房屋不具备条件农牧户正在协商,给具备安装条件农牧户安装使用。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改厕积极性不高。因为往年“户改厕”施工方鱼龙混杂,没有一支固定的施工队伍,部分施工方责任感不强,没有按技术规范要求建设,导致改造的厕所出现反味、罐体渗漏、工程、产品质量差等多种问题;再者,现有的生态型处理工艺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分散式改厕主要靠生物菌、 三格化粪池自然降解等方式处理污水,部分技术尚不成熟,处理污水效果达不到要求,且后续管护比较复杂,因为反臭、污水的收储处理等问题,分散式改厕的体验并不理想,农牧户改厕积极性不高。
(二)改造厕所利用率不高。受传统观念和长期生活习惯影响,尽管前期做了大量的政策宣讲及宣传发动工作,部分农牧民仍更习惯于使用传统旱厕的蹲便,对于厕改后坐便的方式还未适应;有的农牧户对在家里上厕所有抵触情绪,认为将厕所建在家中不干净;还有的农牧民为了省电拔掉设备电源,导致好氧生物菌死掉,不能有效分解粪污,达不到无害化目的;改厕修建的化粪池容积较小,清理间隔时间短,清理化粪池频次过高,易发生渗漏和混排,影响粪污无害化处理结果,也增加了群众处置污水成本,影响了厕所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
(三)存在“等靠要”思想。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现象,部分农牧户对改厕产品不爱护,对排气管、水箱等设施管护不当,改厕产品损坏后不管不顾或维修不及时,罐满之后等待组织给予处置,存在“等靠要”现象。
(四)改厕污水处理不当造成“二次污染”。乌审旗农村牧区“户改厕”以分散式为主,改厕修建的化粪池容积较小,过一段时间就得清掏,苏木镇、嘎查村没有专业的粪污收集处理队伍,化粪池的污水主要由群众自行处理,农牧户或因不会处理、无处处理、处理麻烦等原因,将化粪池污水直接排入农村沟渠、农田,对周围土壤、水域、农田、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影响“厕所革命”实效。
(五)专项维护、管理服务资金短缺。户厕改造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协调事项多,苏木镇、嘎查村没有专业服务管理团队,后续管理服务难度大,后期管理维护未列入专项财政预算,致使后期维护管护有难度。
四、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强改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如厕、科学处理粪污等科普教育,让农牧民了解改厕工作的益处,不断增强农牧民遵守卫生意识,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
二是科学稳步,高质量推进。今后“户改厕”工作按照“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的原则,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围绕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合理确定目标任务,以水则水,宜旱则旱。选择适宜的改厕模式、技术和产品,在实施之前,在每个苏木镇设立改厕示范点,经过1-2个月的测试验证,达到标准后再全面实施。
三是加强改厕管理人员和技术指导员培训。培养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的“户改厕”专业技术队伍,提供统一施工图纸,下达施工标准,要求各苏木镇组织专门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施工。
四是建立健全管护机制。“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户改厕”建设仅是三分工作,后期的运行维护决定了改厕的成功与否。为补齐“户改厕”后续管护这块短板,鼓励和引导苏木镇成立、引入专业化的环保公司,统一开展农村牧区改厕工程建设、维护与管理;或由苏木镇成立农村牧区改厕污水处理专业队伍,保障清洁人员的工资待遇,建立“发现、上报、解决”的机制。
五是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农村牧区“户改厕”工作点多面广,后续管护又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资金需求量大,各级财政应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后续管护工作顺利有效运行。也可通过动员和支持企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发动群众投资、投工、投劳,整合农村牧区改厕与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等方式筹措资金。
乌审旗乡村振兴统筹发展中心
2021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