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开->部门动态

2024年

12月24日

10:04

来源:

【字体:

乌审旗:“幸福吾社”五社六站 奏响为民服务最强音

  “五社联动 六站融合”是鄂尔多斯市民政局为加强“老小困残”服务、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而推出的创新举措。乌审旗民政局积极响应,深入实践,以“幸福吾社”为核心目标,构建了“一个核心、两翼并进、三大平台、四融机制、五心行动、六类特色”“123456”协同工作体系。巩固了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合体”,率先达成了苏木镇养老服务站、社工站、未成年人保护站、社会救助服务站、慈善服务站以及志愿服务站“六站合一”,确保了融合服务精确、高效覆盖到社区、嘎查村的“老小困残”等特殊困难群体,使“幸福吾社”真正成为为民服务的响亮口号。

  一、“核心”融领为轴,引领工作全面推进

  为推动“五社六站”工作落实落细,各苏木镇以党建引领和民政导向为核心,6个苏木镇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五社六站”工作推进小组,以项目为纽带、人才为支撑、队伍为保障、居民为导向、平台为抓手,充分发挥“联”的功能和动力,将党建融入服务,引领社区党员、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慈善资源等力量协同参与民政基层服务,实现党建联抓、活动联办、难题联解,用党和政府的温暖为辖区特殊困难群体点亮“心灯”,努力形成各方联动、多元共治、融合为一的治理格局,推动“党建+”服务落地落实。

  二、“两翼”并驾齐驱,实现服务全面覆盖

  把专业社工服务和志愿服务作为开展“五社六站”服务的两翼,招聘驻站社工7名,吸纳志愿者79名,坚持以“受益广泛、群众急需、服务专业”原则,为四类群体提供日常照护、救助帮扶、学业辅导、康复训练、社会融入等专业社工服务,形成以养老、儿童、社会救助服务为基础、志愿服务和慈善服务为特色的“1+1+1+2”服务项目模式,专业社工和志愿者服务覆盖了全部民政服务对象。截至目前,全旗6个苏木镇“五社六站”共开展大项目6个,子项目12个,服务群众10000余人次,培育志愿者队伍和组织22个,联动开展志愿服务96场次、设立社区慈善微基金9个,筹集慈善资金56.25万元,开发慈善项目17个,形成资金救助、物质帮扶、人文关怀多渠道救助特殊困难群体新模式。

  三、“三大平台”筑基,支撑效能全面突破

  建立“专业服务、资源整合、协同治理”三个平台,撬动服务引擎。一是专业服务平台。各“五社六站”综合服务中心以民政重点服务对象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通过入户摸排、重点回访等方式走访全旗6个苏木镇79个嘎查村(社区)“老小困残”困难群体2646人次,共收集居民需求637个,开展个案服务68人次,开展老年人、困境儿童、社会救助等民政领域服务869场次,服务困难群众超3000人次,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各项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二是资源整合平台。各“五社六站”综合服务中心以困难群体需求为导向,统筹协调辖区多方资源,精准、高效搭起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截至目前,各苏木镇综合服务中心已链接各类资源83项,受益群体达6540余人次。三是协同治理平台。各“五社六站”综合服务中心以“多元参与、协同共治”为理念,通过联动政府相关部门,调动辖区内驻地企业、商户等各类资源共同为救助对象、困境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服务。嘎鲁图镇朝阳社区以“聚微爱·向朝阳”为主题筹集善款18.04万元,开展困境儿童助餐、点亮微心愿、爱心中转站等慈善服务;图克镇吉美社区筹集善款13.5万元实施“汇聚微爱,情暖社区”公益慈善服务项目;嘎鲁图镇南丁社区以“冬日暖阳 为爱+‘温’”为主题筹集善款3.99万元成立社区慈善微基金实施“同心圆”项目,让困难群众的美好“民生愿景”变成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

  四、“四融机制”赋能,加速创新全面跃升

  建立以需求库为依托、项目库为引导、人才库为支撑、资源库为助推的项目运行机制,推广四融工作法,推动服务深度融合。一是平台“融建”,打造多元空间。整合了社会工作站、养老服务站、未成年人保护站、慈善、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站工作场所和办公条件,构建“六站合一”的民政综合民生服务体系。二是队伍“融合”,促进工作合力。凝聚“六站”力量,按照“经办在苏木镇、服务在嘎查村(社区)”原则,为每个项目站点配备1名项目督导,建立了由苏木镇主要领导兼任主任,民政分管领导和苏木镇民政工作分管领导兼任副主任,项目负责人、驻站社工、志愿者、社会救助协理员等为成员的组织架构,着力构建“1+1+2+X”的人员模式。三是资源“融汇”,促进支持体系完善。整合民政领域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探索建立多领域资金捆绑使用机制,通过政府资金撬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争取上级资金110万元,捆绑本级公益创投资金58.2万元,服务类社会救助资金和儿童关爱服务资金57元,在全旗开展关爱“一老一小一残一困”和社会救助帮扶等服务。四是服务“融享”,促进规范运营。制定《乌审旗“五社六站”服务手册》,形成工作制度、服务清单、项目运营评估标准“333”服务标准;即建立工作制度、服务清单、项目运营评估标准等三大类标准;通过入户摸排、问卷调查、居民议事等方式广泛收集需求和意见,积极整合辖区各类服务资源,形成了生活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等六大类居民需求清单637项,83项服务资源清单,35项服务事项清单,推动服务资源、服务事项与群众需求“三张清单”无缝对接、相互匹配,实现为民服务事项菜单化、项目化;完善评估制度、督导制度和培训制度“三项制度”。项目启动以来,累计开展项目人员能力提升培训8次、开展督导交流沙龙4次、组织37人赴四川成都开展参访培训1次。

  五、“五心行动”润心,增进居民幸福指数

  开展五心吾愿行动,即围绕“老小残困”四类特殊困难人群,开展吾愿·慈心助老行动、吾愿·暖心护童行动、吾愿·倾心助困行动、吾愿·爱心聚善行动、吾愿·热心志愿行动。截至目前,各项目站点累计开展老年人“暖心敲门”入户探访1100多人次,建立“一人一档”随访档案633 份,精准开展“六助一护”上门服务,温暖老年人的幸福生活;累计开展“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服务741人次,温暖困难群众的心窝;开展“暖城‘童’享·成长‘乌’忧”困境儿童关爱服务224人次,撑起困境儿童成长“保护伞;培育志愿者队伍和组织9个,联动开展志愿服务96场次;指导成立社区慈善微基金9个,链接慈善资金56.25万元,实施美好“食”光—养老助餐、“希望小屋”—护苗成长、有爱无“碍”—残疾人关爱、暖心民政—“救”在身边等扶贫帮困项目,让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暖心民政”的温度。

  六、“六类特色”助力,展现社区生态新颜

  六个苏木镇“五社六站”综合服务中心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专业服务,开展“一站一品”品牌建设,培育一批特色化、专业化的民政领域社会工作服务品牌,汇聚成为乌审旗“五社六站”服务品牌矩阵。嘎鲁图镇:“嘎嘎帮·耆稚享”。以“党建统领 共富共享”为引领,以共富共享“六大场景”为抓手,探索形成“1+3+1”服务模式,推动各项政策整合、服务功能整合、社会资源整合,实现“六站合一”,形成享老、享育、享助、享善服务格局。无定河镇:“幸福连心桥”。积极整合辖区单位、驻地企业、学校、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五联五色”服务模式,搭建金色养老、绿色儿童、橙色救助、红色志愿、紫色慈善五色“联心桥”特色服务,构筑“老小困残”服务群体的幸福生活。苏力德苏木:“爱汇苏力德”。形成“115X”服务模式,开展苏力德颐年汇、童梦汇、幸福汇、志愿汇、善行汇“五汇”惠民服务,帮助困难群众解难题、纾民困、解民忧、办实事。图克镇:“益聚图克 同享美好”。秉持“助人自助,与爱同行”理念,开展益“暮”温馨—老年服务;益“童”筑梦—儿童服务;益路向阳—社会救助服务;益路相伴—志愿服务;益“善”汇聚—慈善服务的“五益”内容。乌审召镇:“益家亲”。以“党建引领·益家人服务一家人”为核心,在全镇成立“益心助老帮帮团”照护“一老”;“益爱童行帮帮团”呵护“一小”;“益享救助帮帮团”爱护“困残”;“益起慈善帮帮团”守护希望;“益同志愿帮帮团”拥护美好的5支志愿者队伍,形成有事“搭把手”,遇事“帮个忙”,难事“牵根线”格局。乌兰陶勒盖镇:“多元聚力 益动乌兰”。形成“1+3+4”服务模式,推动“益善”,确保“一老”能得到关爱和帮助;“益乐”,促进“一小”全面健康快乐发展;“益行”,理解和尊重、增强困境群体自主能力;“益暖”,保障残疾人群体的权益,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

  乌审旗五社六站“123456”服务模式的探索实践,进一步推动了民政基层服务深度融合,构建起了党建引领、政社合力、融合联动,多元共治的民政基层服务体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123456+X”功能定位,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品牌”,突出“一站一特色”,将苏木镇“五社六站”打造成为民服务的“旗舰站”、基层群众的“幸福站”、基层治理的“活力站”、示范引领的“品牌站”、专业力量的“加油站”于一体的“幸福·吾社”民政综合服务站,提升为民服务的“硬实力”与“软服务”,助力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生活更有温度和质感,推动民政基层服务深度融合,优质服务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