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府各部门>文化和旅游局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5-02892 分  类: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乌审旗文化和旅游局 发文日期:2025年03月21日 名  称:乌审旗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北疆文化 建设行动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文  号:便函 时 效 性:有效 内容概述:   近年来,乌审旗文化和旅游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

乌审旗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北疆文化 建设行动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5-03-21   分享:    下载

近年来乌审旗文化和旅游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对内蒙古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全区、全市和全旗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开展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战略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精品文艺创作提升行动、文物保护利用提升行动、非遗传承活化提升行动、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产业发展质量提升行动、品牌传播推广提升行动等六大行动,不断扩大北疆文化内容供给,提振文旅行业发展信心,丰富北疆文化内涵与外延,形成惠民成效显著的文化全品类项目集群,让乌审文化品牌更具有知名度和吸引力。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文化品牌为核,筑牢北疆文化精神根基。一是依托萨拉乌苏流域丰富的红色资源、自然风光和历史遗存,成立了河套人研究中心,成功举办“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进一步夯实了“北疆文化”的历史厚度按照“一镇三馆多点布局”建成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2024年,红色文化小镇接待区内外研学团队300多5万余人次,并成功入选自治区“亮丽北疆・红色教育培训研学旅游线路”被自治区总工会认定为“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小青马”为主线,通过“薪火相传—小青马重走延安”马头琴交响音乐会《草原连着宝塔山》等活动,实现红色精神与北疆文化的具象化传播。二是深入挖掘萨拉乌苏文化、红色文化、乌审走马文化、马头琴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资源和历史史实,舞台剧《火红的萨日朗》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名单。此外,创作《北疆绣娘》《北疆欢歌》《小青马赞》马头琴乐曲《各族人民心连心》等文艺作品,出版发行了《鄂尔多斯民歌溯源》《鄂尔多斯革命歌曲》等阐释北疆文化内涵系列丛书;以艺术形式诠释“北疆文化”的红色基因特质打响“北疆文化”乌审特色文化品牌

(二)以遗产保护为基,激活北疆文化传承脉络。一是积极推进萨拉乌苏遗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工作,全面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成立旗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文物领“回头看”整治工作,梳理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领域工程类项目及盗窃破坏等案件,认真开“回头看”自查整治工作,完成整理上报文物案件6项资金项目24完成119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普野外核查,新征集革命文物300余件套,巴图湾革命遗址群纳入国保单位培育库以独具特色的基层展览馆为基础,助力“百馆之城”乌审文化新名片。二是以旗非遗传习所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不断推动非遗进校园普及教育,乌审“非遗进校园”被自治区评为优秀案例,乌审非遗大院入选自治区非遗特色街区同时,广泛开展非遗进景区实景演绎,年开展各类活动40余场次,培育传承人500余人次,服务群众达3万余人次,真正让北疆文化从非遗”走向“生活场”。三是充分挖掘乌审走马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马文化原创产品,打造马文化创意品牌塑造独特地方文化标签;充分利用各级马文化赛事活动多角度展示乌审走马,提升乌审走马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打造以马文化、马竞技、马表演、马体验为主的集观赏性、游乐性、体验性、纪念性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和产品,乌审走马文化旅游度假区成功入选自治区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三)以文旅融合为翼,拓展北疆文化传播空间。一是聚焦文、旅、农、工、体深度融合,大力实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新业态,2024年,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成功创建AAA级旅游景区,五洲旅行社获评3A级旅行社,鄂尔多斯市勇泰朗景酒店获评四星级旅游饭店。二是立足“南大门”区位优势,进一步打破区域界限,对接联通蒙陕宁三地文部门及企业(75家),成立乌审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联盟编定《萨拉乌苏旅游区5A级景区工作方案》,制定并实施《萨拉乌苏一体化运营实施方案》,运营成效显著;联合推出“一票五地游”“一元游乌审”惠民促消费活动,逐步形成客源互送资源共享的跨区域联合发展新格局三是精心编制以绿色生态、红色研学考古体验和全域自驾等四条旅游精品线路,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思路,开展各类大型文旅惠民活动40余场次,宣传推介活动15场次,年接待游客170万人次,旅游收入45亿元。四是构建“线上+线下”矩阵,与网红达人合作产出短视频67条、直播46场点击量超300万次“塞上江南・遇见乌审”城市推介会覆盖蒙陕宁三省区,实现北疆文化“破圈”传播。

(四)以人民共享为本,夯实北疆公共文化根基。

1.不断完善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投用萨拉乌苏剧院、图书馆新馆博物馆,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提升服务能力和供给水平,并完成博物馆新馆展陈大纲编制及专家论证

2.全面实施群众文化惠民服务。全面贯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充分发挥乌兰牧骑、文化馆、马头琴乐团线上线下双服务优势,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5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30万余人次。“舞动北疆”广场舞大赛、“筑梦北疆 文化暖城”农牧民文艺汇演等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3.巩固非遗文化保护体系。完成对部分自治区、市、旗级文化示范户的提升改造,为20家基层文化组织免费发放公共服务活动设施设备;组织评选出首批旗级非遗特色村镇3个、非遗特色街区3个,并推荐申报市级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各3个,推荐申报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旅游景区1个。2024年乌审旗非遗保护中心获评全国非遗保护先进集体,标志着北疆文化服务从“普惠”向“优质”升级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服务功能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对北疆文化阐释的深度不现有IP更多停留在地域文化符号提炼,缺乏对“多元融合、开放包容”核心内涵的系统阐释。例如,萨拉乌苏遗址的古人类文明与北疆文化的关联性研究尚未形成理论体系,对外传播中“北疆文化”辨识度仍显模糊。

(二)产业协同的短板仍存在。文旅产业链条较短文创产品多以传统手工艺品为主,缺乏科技赋能的沉浸式体验产品;蒙陕宁区域合作停留在客源互送层面,未形成品牌共建的深度协同机制。例如,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与延安方向的研学线路联动不够频繁,未能充分释放叠加效应。

(三)基础建设和服务质量仍存在差距。部分景区配套不健全,如萨拉乌苏景区旺季停车位缺,智慧导览系统覆盖率不高;乡村旅游接待户达到自治区五星标准的相对较少,同质化现象突出,难以满足游客对“北疆特色”的品质化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5年我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和“旅游四地”建设目标任务,按照“文旅项目求突破、特色活动创亮点、消费提振有成效、品牌创建上台阶、各项工作争领先”的工作思路,在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品牌打造、公共服务、精品创作、文化传承、市场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持续打响“漠中胜境 绿色乌审”城市文旅品牌,以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激发中国式现代化乌审新动力。

(一)着力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机制,深化文旅产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压实抓经济、拼项目、稳增长的政治责任。一是狠抓文旅项目招引建设。促进文旅产业结构创新,围绕“研究、会办、跟踪、落地”四个核心环节,做好动态跟踪对接,重点围绕萨拉乌苏、文贡芒哈等开展敲门招商、精准招商,招引一批龙头型、总部型、融合型文旅项目,扎实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让招商引资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二是强化文旅品牌打造。紧盯具体工作任务节点,落实落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聚焦文、旅、农、工、体深度融合,挖掘整合乡村文旅资源,努力把“文旅+”“+文旅”融合业态规模做大、产品做精、环境做美、品牌做响。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思路,举办第二届乌审旗冰雪文化旅游节、旅游那达慕系列活动5.19和欢乐跑、甘霖乌素旅游区第三届户外游泳全国邀请赛等活动,推广“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品牌项目,通过文旅系列活动,不断扩大乌审区域知名度、影响力,真正让文旅“融”出大流量、“合”出新价值

(二)着力在文旅产业高标准建设上下功夫。

持续完善政策保障。一是以文旅产业发展联盟为依托,以培育新增长点为突破口,强化文旅产业市场主体培育,实行企业梯度培育,按照“签约一批、注册一批、转运营一批、入库纳统一批”的工作思路,推动规上文化企业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二是做好“鄂尔多斯旅游一卡通”发行保障,实现平台用户数及交易额稳步提升;利用和发挥好云游鄂尔多斯,继续落实好“一元游乌审”“一票五地游”等促消费政策,适时发放文旅消费券,在“三间”(夜间、乡间、网间)、“三区”(景区、园区、街区)、“三创”(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品牌创建)上挖潜力,扩大文旅消费市场,鼓励支持各景区街区、酒店民宿推出优惠措施、直播带货等,多措并举促进文旅消费。持续挖掘产业市场潜力。一是以资源“走出去”、客源“请进来”、产品“活起来”、市场“热起来”的形式开展,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依托“两省五地”区域优势,瞄准蒙陕宁客源地市场,加大旅游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二是全面整合全域文、旅、体、农、工等资源,着力发展乡村游、生态游、研学游、体验游等文旅新业态,研发3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非遗+广场+夜市”夜间经济圈,进一步激发夜间活力,丰富游客游玩体验。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申报文化和旅游消费专项资金稳步推进萨拉乌苏国家5A级和甘霖乌素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打造A级旅行社2家、绿色饭店1家、区级重点旅游村镇1家,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将全旗各A级旅游区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精品景区。

(三)着力在文旅事业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

聚焦优质共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直达群众。一是创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功能融合工作,投用乌兰牧骑和图书馆、博物馆,持续推进文化馆和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新打造3处图书角,对草原书屋、农家书屋进行提档升级,不断完善“你阅读我买单”服务,持续举办阅见北疆 书香乌审”等全民阅读推广品牌活动二是“我们的节日”“五送六进”和“乌微不致文化日”等为主题,举办2025年全市农牧民文艺汇演、2025年乡村春晚、第三届“舞动北疆”全旗广场舞大赛、百日消夏广场文化活动、“歌游内蒙”等系列惠民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公益惠民培训、群众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等多渠道发力,推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月一辅导”等活动内容和形式创新;持续举办“马头琴精英培训班”,加强文化免费开放和志愿服务力度,不断拓展文化和旅游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融合形式,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使用率,多样化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聚焦攀高逐新,打造“北疆文化”乌审品牌。深入挖掘生态、名人、名著、红色和时代精神,创作编排小戏小品2部,歌曲10首、马头琴乐曲8首,歌舞剧1台,举办大型音乐会、舞台剧4台。出版发行《乌审文化大全--地名志》《中国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演奏曲集II》等诠释“北疆文化”乌审特色系列丛书、音乐集等。“首届内蒙古巴图湾红色戏剧周”系列活动。对标安达组合等国内知名乐队,组建萨拉乌苏乐队,定期举办“萨拉乌苏音乐节”“五彩走马音乐节”“萨拉乌苏徒步大会”等,着力打响乌审文化品牌。

聚焦活化传承,焕发历史文化遗存勃勃生机。一是全面做好“四普”工作,持续推进萨拉乌苏考古发掘和巴图湾遗址群申报国保单位工作;继续完善全旗文旅市场监管平台,开展文物安全大提升行动,以“人防+物防+技防”筑牢文物安全屏障,做到风险清仓见底、隐患动态清零;继续加强对各类博物馆的指导、日常巡查,整合现有资源。二是印发并实施《乌审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挖掘整理全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立健全非遗档案。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加强非遗人才培育管理,提升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传承能力;加强与自治区社科院及各类高校的合作,开展乌审旗非遗项目资源的研究和创新,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打造2条非遗特色街区和2-3户非遗传习所,进一步激发乌审非遗流行色;积极申报“乌审走马文化之乡”2025-2027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乌审旗文化和旅游局

                            2025321  文件下载:乌审旗文化和旅游局北疆文化建设行动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doc

下一篇:乌审旗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以来 行政执法工作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