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旗情->经济

2025年

03月19日

15:19

来源:

【字体:

经济发展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我旗“建设核心区、冲刺百强县”的攻坚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旗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全力以赴稳增长、扩投资、抓改革、谋创新、防风险、保安全,推动“五大任务”“六个工程”年度重点工作全部完成,呈现出全旗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具体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2024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0亿元、增长6%,其中,第二产业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为地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9%、居全市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8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综合来看,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列西部百强县第10位。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动能加速转换

  抓衔接、促融合、兴产业,推动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争取各级衔接资金4513万元、实施重点项目19个;实施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推广高效节水灌溉64.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0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3.4万亩,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82.72万亩,粮食作物产量达到5.3亿斤以上,蔬菜产量3.2万吨,瓜果产量2.91万吨,经济产值预计10亿元以上;以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契机,持续做优鄂尔多斯细毛羊、肉牛、生猪“三大”主导产业,成功申报鄂尔多斯细毛羊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养一头牛高端肉牛项目稳定运行,雄安华牛万头种牛种源种质资源基地建设项目成功签约落地。申报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陶尔庙嘎查获得内蒙古首批“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创造性发展“村投公司”集体经济,全旗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亿元,村均经营收益突破百万元。

  强优势、扩投资、保供应,推动工业经济做大做强。以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为契机,全力推进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建设,聚力打造中煤、中石化、中石油、国能、宝丰、汇能千亿级项目集群,积极搭建科创平台,全区首家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基本建成,正在推进9个中试项目。宝丰煤基烯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5亿元,首系列100万吨/年生产线成功开车,并顺利打通全流程;汇能卓正新材料项目、中煤2×660MW煤电一体化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组织开展鄂尔多斯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建设评估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研讨会,循环经济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稳步推进;白家海子、陶忽图煤矿项目建设提质增速,年度累计投资分别完成8亿元、5.7亿元。全年预计生产原煤4500万吨、天然气175亿立方米、主要工业产品1180万吨,工业总产值达到775亿元。

  提品质、优服务、促消费,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彰显。成功举办“第十七届鄂尔多斯民风民俗旅游风情节暨第三届旅游那达慕”等大型群众类活动30场;乌审旗文化馆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称号;图书馆被评为国家县级一级馆;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非遗特色街区1个,市级非遗特色村镇1个、非遗工坊2个;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成功创建AAA级旅游景区,并认定为“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萨拉乌苏旅游区积极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打造以绿色生态、红色研学、考古体验和全域自驾等4条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质量强县培育库、自治区第一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旗县区;开展“一票五地游”“春暖花开、遇见乌审”城市宣介以及“小青马重走延安”等活动,全年共接待游客172.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1亿元。进一步发挥消费基础作用,投放600万元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组织开展“暖城乐购、乌审专场”等消费促进活动,推动汽车、家电、家居、文旅、餐饮等领域消费,持续推动金融、通讯、仓储物流、商品零售等行业健康发展。

  (三)创新驱动成效显著,科技引领作用增强

  以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为平台,与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清华大学鄂尔多斯实验室、双碳研究院等院所平台达成合作协议;与陕西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科技资源、要素集聚,科技引领作用显著提高。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中煤远兴数字化转型、中煤鄂能化“智慧工厂”、中天合创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项目,总投资1.34亿元;“乌审旗红枣科技小院”获评国家级科技小院;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完成“三清零”企业14家,争取上级科技专项资金1562万元,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23.25万元;完成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6.2亿元、同比增长40.7%。制定出台《乌审旗人才科创十六条政策》《乌审旗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实施办法》等人才政策体系,引进14个科技创新团队,为全旗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建立博士工作站3家,选聘农村牧区科技特派员28人,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6支,选聘企业科技特派员17人,服务企业36家。

  (四)城乡融合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铺设弧形路缘石23.8公里,新增停车位2000个,市民停车更便捷;完成世纪家园等29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3519户、58.29万平方米;推进城市生态修复,累计绿化面积达10.78万平方米;实施“温暖工程”19项,新建改造城镇供热各类管网84.5公里、换热站22处、城镇供水管网58.3公里;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64个小区建设智慧充电桩279个。S215线通史至海则畔(蒙陕界)段公路全线贯通,新建改造农村牧区公路16条167公里,开通城际农村牧区公交线路3条。投资1081万元购置16台新能源公交车,新建暖城驿站6处、公共卫生间12座、口袋公园3处,打造“河套人之夜”“乌审红街”等一批便民夜市摊点11处,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发展底色更浓

  以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抓手,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毛乌素沙地歼灭战,全年完成生态建设任务503万亩,义务植树6158亩,高效完成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控64万亩。无定河、海流图等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面核查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严格落实整改工作,确保生态红线成为不可逾越的生态安全底线。扎实推进33个黄河流域重点生态区(鄂尔多斯段)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治理区建设,完成3600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实现生态再生与资源再利用。稳步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完成5300多户农牧民清洁取暖改造工作;全旗空气质量优良率90%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地下水达到或优于国家相关标准,土壤环境总体保持稳定。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残膜回收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2%、85%和92%,生态环保成效持续巩固。全旗3个国控断面水质均稳定达标。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12个“无废细胞”创建完成并通过上级评估。已建成11个固废处置项目,剩余19个固废处置项目正在推进。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显著增进

  教育事业提质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高级中学迁建项目主体工程完工,一小、四小、一中、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赛马场)维修改造和新建第七幼儿园、苏力德苏木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部竣工投用,实施书香和科技校园建设民生实事项目。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不断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升至98.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乌审旗第一、第四幼儿园获评自治区示范幼儿园,打造“绿色乌审、自然教育”区域学前教育品牌;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启动与康巴什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合作,康巴什区第三小学图克校区挂牌成立,引进校长、副校长各一名;稳步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中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

  医疗卫生显著改善。全旗5所公立医院不断深入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等13家三甲医院合作交流,选派45名业务骨干参加业务交流培训,扎实提升专业素养与技术水平。全旗公立医院已实现“药学门诊”全覆盖,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报销比例达90%以上。全旗23个嘎查村卫生室配置“暖城友医”远程诊疗服务包,8个苏木镇卫生院配置“超声AI辅助”诊断设备。乌审旗蒙医综合医院通过二甲复审。蒙医心身康养中心探索“医疗+康养+旅游”新模式,吸引旗及周边地区学员37.64万余人次。全旗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18001人,常住人口参保率达95%以上。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失业人员权益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失业保险累计支出994.73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完成参保任务的111%。全旗脱贫人员享受医保待遇人数为3103人次,同比增长400.48%。全旗60家嘎查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医保定点,实现即时医保结算服务,目前累计结算超8000人次,实现了参保人“家门口报销”。点对点联结医药机构、苏木乡镇、嘎查村(社区)、驻地企业等,构建基层医保服务站一中心、多节点、全覆盖网络,群众办理医保业务更便捷。同时,实施“网上办+掌上办”模式,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掌上12333”等应用平台,引导居民网上办理,实现养老保险跨区、跨省转移“零跑腿、无纸化”,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效能。

  就业服务不断增强。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高频次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招才引智高校行”、直播带岗等专场招聘会,创新推出零工市场“就业赶集日”系列活动,发布招聘信息115期,推荐就业岗位4280个,推广使用“乌审旗灵活就业”小程序。搭建政校企劳务合作平台,与内蒙古工业大学签订就业合作协议、与榆林市横山区人社局建立劳务协作。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发就业见习岗位200余个,招募见习人员190人,发放就业见习补贴122万余元;出台《乌审旗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办法》,城镇公益性岗位补贴提升至3171元/月。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稳岗返还资金、稳定就业生活补贴等527.27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78人、农牧民转移就业3603人。

  社会治理持续向好。全力构筑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创新推出“即知即调、分流分调、联管联调”为主要方式的“三分吸附法”,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打通信访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紧盯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燃气管道、自建房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统筹解决各类欠薪线索7794件、追发欠薪2.4亿元,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苏里格经济开发区获评安全风险等级D级园区。乌审旗绿化委员会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