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挖掘鄂尔多斯地区党项西夏历史文化资源及其价值,丰富拓展乌审文化和旅游研究、开发、利用的广度与深度,有力促进蒙陕宁三地文化旅游多元融合发展。9月15日至16日,由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主办,乌审旗旅游事业服务中心、乌审召镇人民政府、无定河镇人民政府、察罕苏力德游牧生态旅游区、萨拉乌苏旅游区承办的鄂尔多斯党项西夏文化与区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乌审旗成功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荣誉会长雷·额尔德尼,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宁夏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荣誉会长、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陈育宁,原伊克昭盟副盟长、巡视员、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荣誉会长奇朝鲁,乌审旗委书记额登毕力格,乌审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赵飞录,乌审旗政协主席郝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宁夏大学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杜建录,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副校长、鄂尔多斯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教授奇海林,乌审旗委常委、宣传部长冯志明,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馆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王志浩等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鄂尔多斯博物馆、榆林市横山区、鄂尔多斯本土的专家学者,赵咏峰、刘郑、李吉日木图等乌审旗委、政府、政协相关领导,榆林市横山区政协副主席曹建栩和光明日报、内蒙古日报的媒体记者等50余人出席研讨会。会议开幕式由冯志明同志主持。乌审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赵飞录,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副校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教授奇海林分别致辞。
赵飞录指出,乌审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7至14万年前河套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诸多民族在乌审大地上生活、交流、融合,孕育出了绚烂多姿的地域文化。特别是7至13世纪期间,党项拓跋部在今毛乌素沙地腹部繁衍发展,在与同时期周边民族的长期交融、彼此影响、相互吸收的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独特的西夏文明,走上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大舞台。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充分发挥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和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持续关注、指导、参与乌审旗历史文化研究保护与开发工作,联络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系统地发掘、研究和整理,进一步清晰乌审历史文化脉络,丰厚乌审历史文化积淀,提升乌审历史文化影响力。
奇海林在致辞中,对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在西夏学研究方面的权威性、广泛性、世界性表达了敬仰和赞赏,对乌审旗现代能源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予以肯定,对遵循“知识体系+应用服务”宗旨的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给予厚望。他表示,此次主办各方深入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鄂尔多斯乌审旗研讨党项西夏在鄂尔多斯发展的历史文化,不仅对西夏学研究成果之丰富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也对鄂尔多斯历史文化研究更加全面系统深入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开幕式后,进行了专题学术研讨发言。该环节由长江学者、宁夏大学西夏研究院院长、博导、教授杜建录主持。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宁夏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陈育宁,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西夏历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佟建荣,宁夏大学丝路宁夏文创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于光建,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蕤,北方民族大学特聘教授、鄂尔多斯盆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多勇,内蒙古地方文史学者、内蒙古美稷文化公司负责人杨道尔吉,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杨勇,榆林市横山区方志馆馆长雷建忠,鄂尔多斯博物馆副馆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研究员甄自明,乌审旗政协文史委主任科员、档案研究馆员郝继忠等专家学者,围绕“李继迁与地斤泽——以地斤泽地望为中心”、“西夏时期的鄂尔多斯”、“丝路西夏文化旅游产业研发”三大主题,分别作了《地斤泽在何处》、《共建、共享、共赢——丝路西夏文创助力地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沙幕长城:毛乌素沙地在西夏历史中的地位》、《党项西夏文化与鄂尔多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定位》、《开发陕蒙接壤古银夏地区党项文化旅游资源的思考》、《党项、西夏在鄂尔多斯高原的历史与文物》的主题发言及对谈,达成了重要共识。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宁夏大学原校长、鄂尔多斯学荣誉会长、博导、教授陈育宁作会议总结。他指出,本次学术交流研讨在对西夏学、鄂尔多斯学和乌审文化的研究和发掘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会议准备充分、讨论深入、对学术研究、旅游发展意义重大。西夏学是我国15个绝学之一,在国家层面给予重点支持,是教育部重点学科,之前已经对内蒙古西夏文物进行了梳理,打下了基础;本次会议拓展了西夏的研究领域和地域板块,以银川为中心拓展到了鄂尔多斯高原和陕北地区;党项、西夏历史由白城子而兴,到黑城子而衰,历700年,这个民族了不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鄂尔多斯高原是多民族交往、多元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是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草原文化的交汇之地,是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碰撞、交融的交界地带,党项、西夏文化是鄂尔多斯地区的重要文化资源;本次会议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了鄂尔多斯和陕北的地域文化,对鄂尔多斯高原的党项、西夏历史文化研究是西夏学、鄂尔多斯学需要开拓、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地域文化与地方旅游的融合发展背景下,乌审旗就是一个典型,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抓住时机、深入进行研究,为经济社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巨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些都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基础。希望各主办方将此次会议共识作为成果、予以落实。
鄂尔多斯是西夏国的发祥地,唐代党项拓跋部等从青藏高原迁到黄土高原,然后从黄土高原迁到鄂尔多斯高原,逐渐强大起来。唐末,党项拓跋部大首领拓跋思恭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授夏州节度使,封夏国公,赐皇姓李,统领银、夏、绥、宥四州八县之地。宋代党项拓跋部以鄂尔多斯为基地,占据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建立西夏政权。今天乌审旗附近的统万城是拓跋李氏政权的驻地,乌审旗无定河镇排子湾村十里梁是夏州拓跋李氏政权的祖坟,宥州故城(城川古城)、丰州故城(准格尔旗二长渠古城)是保留较为完好的西夏州城,地斤泽(乌审旗呼同察汗淖)是西夏太祖李继迁起兵地,阿尔寨石窟有西夏遗民的壁画,鄂尔多斯出土的西夏金银器、铁器、钱币等文物是研究西夏社会经济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乌审旗是唐宋党项拓跋部的活动中心,党项西夏文物遗迹众多。地斤泽在党项西夏发展史上意义重大,拓跋部首领李继迁在这里召集旧部,起兵抗宋,恢复银、夏、绥、宥四州“故土”,走出了建立西夏国的第一步,留下了党项和汉族人民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经会议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论证,认为党项西夏时期的地斤泽为今天乌审旗乌审召镇的呼同察汗淖尔地区。
近年来,乌审旗高度重视党项西夏文化的挖掘和研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考古发掘论证,主动对接相关高校和研究单位,建立长期战略协作关系,新的文物、史料、研究成果不断出现,进一步加深了对其源起、发展、繁荣的了解。党项西夏文化既是鄂尔多斯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蒙宁陕三地文化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更是乌审旗继蒙古族文化、草原青铜文化之后,致力打造的又一特色文化和旅游品牌。
研讨会期间,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还实地考察了乌审旗萨拉乌苏遗址、三岔河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鄂尔多斯民歌展厅及呼同察汗淖尔(地斤泽)、“牧区大寨”博物馆、乌审召镇乌审召嘎查文化广场等地,对乌审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蓬勃的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势头高度赞许。(刘生梅 尚雪梅 苏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