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蕴含危和机 政策透露稳和变
——2020年一季度全旗经济形势分析
2020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经济发展的困难前所未有,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全旗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目前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根据“四经普”调整后的全市统一核算数据显示,一季度全旗地区生产总值63.07亿元,同比下降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45亿元,下降10.5%;第二产业增加值44.04亿元,下降7.8%(其中:工业43.04亿元,下降8%;建筑业1亿元,增长1%);第三产业增加值18.58亿元,下降8.3%。
★工业效益下滑,生产能力回升向好
一季度,化工产品价格低位运行,烯烃每吨同比下降1634.18元,尿素下降141元,甲醇下降402.75元,液化天然气下降819.45元。全旗24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80.98亿元,同比下降13.2%,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6.2%;实现销售产值80.09亿元,同比下降17.7%;实现营业收入79.3亿元,同比下降23.2%;实现利润总额3.3亿元,同比下降79.6%;亏损面达41.67%,同比扩大3.58个百分点;亏损额2亿元,同比增长17.6%;产成品存货26.8亿元,同比增长11.2%;单位成本费用90.54元,同比增长10.79元。
随着复产政策显效,一季度全旗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反而呈现“全增长”态势。其中:烯烃53.14万吨,同比增长1.19%;发电量6.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2%;液化天然气16.08万吨,同比增长1.1%;尿素76.70万吨,同比增长4.25%;精甲醇39.26万吨,同比增长6.92%。保证产能为下一步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达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产经营受挫,占比偏低缓释隐忧
一季度,全旗1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同比下降18.84%。从行业来看,5个行业门类有3个下降2个持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下降23.6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48亿元,同比下降4%;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02亿元,同比下降33.33%;持平的2个门类分别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萧条时期服务业占比高往往是经济停摆的重要原因之一,疫情冲击下服务业极不易恢复。2019年,我旗服务业增加值仅占GDP的25.5%,贡献份额远低于二产的69.4%。经济平稳或上行时期,三产占比低属于欠发达的标志,但在特殊时期,三产落后地区的经济异常相对来说复苏更快,对民生影响相对更小。
★投资活动放缓,开工效率达到预期
一季度,全旗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6.7%,增速列全市第四。去年一季度,因煤矿企业产能置换,无形资产拉动固投同期基数较大,如果仅考虑建筑安装和设备采购投资,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38%。一季度投资中:国有控股投资45338万元,同比下降60.1%;民间投资2108万元,同比增长11.1%。新建投资5742万元,同比下降94.6%;二产投资42495万元,同比下降63.1;三产投资4951万元,同比增长1584%。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31.3%;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减少7.69%。工业投资受疫情影响较大,下降63.1%(去年同期增长44.6%)。目前,全旗50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22个,其中:收尾阶段项目4个,停缓建项目3个,进展缓慢项目3个。
得益于市旗两级调度加码发力,新建项目加快推进手续办理,续建项目加快满足复工条件。截至4月15日,计划实施的20个亿元以上项目已开复工14项(其中:新建8项,续建6项),开复工率70%;另外6项二季度均可开复工。新建项目入库工作及时跟进,中煤远兴合成系统消缺改造、中煤蒙大回用水装置分盐结晶、中煤蒙大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锦尚华府住宅小区等项目成功纳统,营盘壕铁路专用线、国道242线嘎补线段二级公路、中煤蒙大丙烷储罐等项目有望近期入库,确保了投资数据应统尽统。
★市场消费低迷,多元需求逐步回暖
一季度,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6%,低于全市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3.5%,商品零售同比下降23.3%;按消费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6.6%,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3.9%。特别是疫情暴发让餐饮业错过了春节和复工复产复学黄金期,限额以上餐饮企业餐费收入同比下降57.4%,限额以下餐饮单位餐费收入同比下降42.8%。
就目前情况看,报复性消费恐难出现,但恢复性消费已经浮出水面。疫情期间,堂食严重受限,餐饮商户纷纷加入外卖平台,多数已渡过了短期的经营难关。1-2月居民足不出户,汽车、石油两大消费主力军销售额下降46.4%,3月份开始限上汽车销售企业当月同比增长57.9%,累计增速较2月份回升25.3个百分点。同时,疫情防控常态化导致到外地大规模的聚会、购物、游乐锐减,更有助于拉动本土消费升级。
★收入增速回落,民生民计影响较小
一季度,我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30元,同比下降5.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77元,同比下降5.6%;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54元,同比下降5.7%。工资性收入方面,城镇常住居民6483元,同比增长8.3%,农村牧区常住居民447元,同比增长7.5%;经营净收入方面,城镇常住居民3398元,同比下降31.8%,农村牧区常住居民4188元,同比下降8.6%;财产净收入方面,城镇常住居民335元,同比增长14.3%,农村牧区常住居民322元,同比下降5.3%;转移净收入方面,城镇常住居民1561元,同比增长28.7%;农村牧区常住居民1197元,同比增长0.8%。
虽然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负,但增速仍然排名全市第二,收入总量也在全区处于较高水平,对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理财消费等不会造成太大干扰。随着各行各业的“寒潮”褪去,城乡流动和招工用工正在逐渐恢复,加之滞销的农畜产品开始出售,多元投资的股息红利有所增加,以及各类补贴的兑现和社保、就业政策的落实,将会拉动居民收入稳步回升,进而带动消费增长。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述的改变影射出全面小康主要是以脱贫攻坚成果衡量、而不过度纠结GDP翻番目标的长期导向和务实考量。同时,中央释放“六稳+六保”的信号,旨在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认清形势、准确识变,用底线思维理解稳中求进总基调
面对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央保持政策定力,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会变,所谓的“货币政策大放水”“新基建投资大风口”“新一轮信贷狂潮”等并不会火力全开、喷薄尽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主导方向是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扩大有效投资,主导方向是通过新老结合,让上规模的传统基建更好地逆周期调节;不失时机推动改革,主导方向是落实4月9日出台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在驱动新一轮都市圈、城市群方面有作为。但鉴于当前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快速启动常态化循环,因此也存在不少政策机遇,为解决就业、民生困局,在窗口期会加快推行一揽子刺激计划,特别是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将显著发力,通过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以期在稳定经济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这便是我们最重要的突破口和抢攻点。
可持续发展同样体现“稳”的要义,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总书记心系生态环境保护,对内蒙古提出“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的要求。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绿色乌审”同时也是我旗坐拥的最大精神财富,特殊时期决不能以经济下行为由走杀鸡取卵式开发、粗放式利用的错路弯路,要立足生态这一最大的旗情和民生,保持战略定力,以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实施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好沿河沿线绿色长廊;以执法督察和问题整改为契机,加强耕地、林草、河湖淖尔、土壤、矿产资源的监管,推动打造绿色矿山,做足碳汇林文章;以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在垃圾填埋、污水处理、“户改厕”、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坚持向生物质颗粒、优质泉水、全域旅游等产业要经济效益、要转型动力,向矿井水、煤矸石资源化利用要修复功能、要循环作用,向天然气清洁能源开发要统计数据、要属地贡献,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中推进绿色崛起。
☆响应政策、科学应变,把落实资金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考虑到疫情冲击和稳投资、稳增长的迫切需求,今年一季度发行新增地方债15424亿元,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的83.5%,包括一般债券4595亿元,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的82.3%;专项债券10829亿元,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的83.9%。预计今年新增地方专项债规模或可超4万亿,最大可撬动近6万亿基建投资,拉动名义GDP增速约4.7个百分点。财政部4月20日介绍称,第三批额度拟发行1万亿,第三批提前额度将力争5月底前完成发行,这一时间安排也明显快于预期,前三个季度密集发行已成定数。因此,债券资金的申报争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旗目前储备的60多个债券需求项目中,已上报的仅20多项,半数未完成在线审批,需要尽快丰富支撑要件,大力提升申报项目的成熟度,灵活争取更多优质项目入库。
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后,关键是要推进落地实施,形成实际投资。根据统计口径的取数规定,开工破土才可以入库并于次月起报,形象进度必须结合财务记录佐证,项目以电子台账为依据联网直报。因此,加快开工、加快建设、加快付款必须一体推进,需要对每个项目从策划包装、推介联系到签约立项、建设投产,推行全链条闭环式服务,着力形成谋划一批、立项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滚动循环机制。今年,聚焦园区振兴启动打造千亿级“四型”园区;聚焦乡村振兴安排1亿元以上专项资金,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聚焦生态环保实施一批高盐水结晶分盐、矿井水深度处理、煤矸石井下回填、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镇区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聚焦民生工程全面推进教育卫生文化投资项目,完成创城攻坚工程和老旧小区改造;聚焦基础设施尽快启动乌审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立体交通网络、现代物流园区、生态景观水系等。这些项目,需要科学应对政策的稳和变,利用好中央自治区预算内资金和债券资金、企业融资利好因素、国企合作投资实体经济机遇、能源行业开放竞争优势、要素改革红利等,保证资金投入。
☆调整思路、主动求变,以改革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这次疫情引致的产业循环不畅和工业产品价格波动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而且会因为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加速倒逼转型。目前来看,原材料产品出现囤积的问题会逐步解决,但市场需求的传导性疲软还将持续,需要我们在巩固重大基础化工的同时,更加注重精准招商的作用,一方面承接好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带来的产业转移,在疫情压力后的产业链恢复上寻求招商时机;一方面布局好坑口电厂和电力外送通道,对接引进煤化工延链、补链项目,促进主导产业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减小煤炭价格对相关行业发展的影响。随着下游企业适当补充库存,也会促进我旗在建项目投产达效和主要产品生产销售,同步助推动力岛、废催化剂、食品级CO2、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配套项目加快建设。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也会有效催生我旗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等行业的发展动能。政府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个转企、小升规”培育机制,对达到限上统计标准的企业和单位借鉴落实“贡献排行榜”优惠政策,增强入规意愿,对规模较小但发展迅速地中小企业,引导扩大生产规模、拓宽经营网络,使其早日成长壮大、入统申报。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热度一定程度上会在特殊时期为经济“保温”。二季度起,随着居民心理戒备的逐渐消除和批零住餐、娱乐旅游等行业的全面复业,消费潜力将得到释放并有望反弹回补,政府需协调兑现好租金、税收、信贷等政策。疫情期间,“宅经济”“共享经济”“直播带货”等经济模式迅速兴起,各种体现“互联网+”乘数效应的新业态渗透千行百业,线上线下交互发展的营销策略很大程度上挽救了实体商贸。消费升级是必然趋势,疫情加快了这一步伐,受到抑制的消费能力不但没有消亡,而且会进一步趋于高端化、便利化、多元化、个性化,我们一定要从疫情防控中发现消费市场的潜力和消费行为的变化,把握机遇、引导创新,鼓励商家开通线上销售,打造电商与实体店相互融合的新型零售业态,在有效回流网购份额的同时,激活网络教育、电子商务、绿色食品、健康医养等新兴的非刚性类商品消费,扩大微超、社区店等就近消费并调整物流供应,协助商贸企业开启数字经济、预购消费、新型促销等模式,升级经营方式,挖掘市场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我们相信,短板蕴藏机遇,差距正是潜力,有旗委政府的审时度势、尽锐出击,有全旗上下的迎难而上、万众一心,绿色乌审经济必将展现出更大的韧劲与活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愿山河无恙,绿兴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