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开->苏木镇动态

2025年

07月01日

16:03

来源:

【字体:

这群无定河年轻人正在干一件大事!

  近日,像“90后”陈浩然放弃城市繁华回乡开咖啡店,商城县杨淑娟返乡用丝瓜络创造3700多万元销售额,鹤岗小伙栾洋回乡电商卖菜年销百万等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故事不断涌现,成为网络热门话题。他们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年轻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在广阔乡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而在鄂尔多斯高原的无定河镇,也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正干着一件大事。 

  他们不仅用科技重塑着传统农耕的面貌,更通过土地托管模式打破小农经营的桎梏——将零散田块连成智慧农场,让老把式们腾出手转型“产业工人”,沉睡的土地在规模化经营中翻涌出前所未有的生机。这场由年轻人主导的“土地革命”,正悄然改变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基因。 

  逆势而为,他们选择回到家乡 

  “这片田野蕴藏着无限可能”。“家在这里,根儿就在这里。”问到为什么选择回来,杨彩峰如是说道。像他这样的青年在无定河镇已不在少数,他们构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新农人”队伍 。 

  “现在政府给出了好多扶持政策,土地托管、智慧农机补贴,让我们看到了这片田野的无限可能。”杨彩峰经常这样说。在政府搭建的“人才+项目+资金”孵化平台上,这群年轻人将北斗导航播种、物联网墒情监测等新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来,开启了智慧农业新篇章。 

  星火燎原,他们用行动做表率 

  “这些年轻人懂技术、有想法,把土地交给他们,我放心!”

  说服老农接受土地托管的过程,成为返乡青年们的“必修课”。土地托管负责人高海涛带着专业设备,多次深入田间,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和耐心的讲解,让农户们看到土地托管和科学种植带来的好处。

  这种“技术破冰”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由返乡青年组成的科技服务队,建立起培训体系,培养了许多本土技术能手。他们设计的“土地托管服务包”,推动全镇土地托管面积不断扩大,让农户的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土地在新技术、新观念的滋养下展现出全新的面貌,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辅相成,他们和乡村同进步 

  “我们要让黄金作物真正变成黄金!”在政府规划建设的玉米全产业链加工园,这群有志青年忙着调试新设备,不断探索玉米深加工的更多可能。“我们要提升玉米的附加值,让‘黄金作物’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接下来随着玉米加工项目的投产,产业链条还将延伸至环保材料等众多领域。 

  这种产业升级背后是政企协同的创新机制。镇政府通过多种模式,引导返乡青年领办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体,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和集体经济的增收。 

  地里生金,他们用行业带产业 

  近年来,无定河的生计,越来越多。恰逢其时,这群年轻人抓住机遇,乘风而上。发现这里漫山遍野,尽是“黄金”。

  聚焦土地托管的“三元协同”机制,无定河镇实现了“一托三赢”,将劳动力彻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推动专业合作社、农牧民、村集体三方实现增收。

  这里以农业为基,正不断加快产业融合步伐,延伸农业产业链条,通过村投公司将16个村社区与联合体进行捆绑抱团,发展玉米精深加工,向农产品深加工进军,进一步拓展增收渠道,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 

  乡村振兴,他们逐梦希望田野 

  “我们给家乡带来新技术,家乡也赋予我们人生新坐标。”从当初选择回到家乡的那一刻起,这群年轻人便怀揣着为民情怀与质朴初心,期望凭借所学所知,改变家乡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在政策的引领与关怀下,他们一路前行,将个人梦想融入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

  当夕阳为无定河镀上金边,无数梦想在这里依次点亮。这里,乡村振兴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生动实践。智慧屏幕里的农业大数据、冷链物流车装载的特色农产品,还有那些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庞,都是这片土地上最美丽的风景。他们用青春作答时代问卷,证明着广袤乡村既是精神原乡,更是梦想热土。

    正如镇党委书记白利平所说:“当新农人与新时代相遇,千年无定河,终成幸福河!”(文/徐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