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乌审旗嘎鲁图镇沙沙滩村沐浴着金色阳光,村口的“共富共享”雕塑巍然矗立,见证着这片蒙陕交界的土地从资源富集到产业兴旺的华丽蜕变。昔日的沙沙滩村,黄沙漫卷、产业单一,村民守着煤气资源却难觅致富门路;如今的沙沙滩村,村民庭院错落有致,乡间小道整洁明亮,花果飘香的采摘园里游客络绎不绝,一幅“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北疆大地上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共绘振兴蓝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沙沙滩村党支部紧扣“党建统领共富共享”发展模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村党支部书记高志清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坚定表示:“我们要让党旗飘在乡村产业链上,让党员冲在带头致富一线!”近年来,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教育实践等活动,培育出28名党员先锋户,带动全村群众共同奋斗。
“党员不带头,群众咋信服?”党员孟子托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党建引领的深意。2024年,沙沙滩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41.36万元,先后荣获自治区卫生村、自治区文明村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鄂尔多斯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共建产业,激活共富新动能
花果休闲观光采摘园里,游客提着竹篮穿梭于果树间,嘎嘣脆甜的沙地李子成为“人气爆款”。星空草原露营基地的帐篷点缀绿野,篝火晚会上,来自榆林的游客感叹:“抬头是银河,耳边是虫鸣,这才是真正的诗和远方!”走进共富共享智慧农场,青少年研学团队正围在水培植物展示区,好奇地观察着无土栽培的蔬菜如何茁壮成长,一旁的导师耐心讲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孩子们手捧花盆,小心翼翼地栽种种子,学习如何育种和养护。“原来植物还能这样生长!”来自旗里小学的张同学兴奋地说道。
“去年光研学项目就为村集体创收10.6万元!”村副主任冯
彪介绍道。更令人瞩目的是与斯布扣嘎查联营的营盘壕煤矿生活服务区,年创收141.36万元。2024年,沙沙滩村还带动84户矿区移民以土地入股模式“坐享分红”,累计托管耕地3390亩,发放分红102.05万元。村民马建功年纪大了,没精力再亲自耕种,在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上,他接过一摞崭新的现金,笑得合不拢嘴:“土地交给集体托管,什么都不用操心,年底还能拿钱,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共育文明,涵养乡村新风尚
每周一的“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日,暖心志愿者为村民量血压、理发的身影成为一道风景。80岁的独居老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感慨:“以前看病得跑镇里,现在家门口就能查血压,心里暖乎乎的!”沙沙滩村将移风易俗融入日常,逐户发放《村规民约手册》,倡导“喜事简办、丧事俭办”,村民吴彩军感叹道“现在面子不重要,里子才是真!”。
结合“美丽庭院”评比,村里创新推出积分兑换制度:庭院卫生90分以上可兑换大米,80分兑换面粉。“以前觉得打扫是小事,现在积分能换东西,我们大家都互相比着谁家更干净!”村民张锄女笑着展示刚兑换的奖品。通过“积分兑换”“村规民约”等创新举措,文明新风吹遍田间地头,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023年,沙沙滩村《村规民约口袋书“约”出文明新风—移风易俗优秀典型案例》荣获自治区级优秀奖。
共护生态,打造宜居新家园
沙沙滩村以“党建+网格+人居环境”模式,打响生态蝶变攻坚战。制定《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制度》,结合“美丽庭院”创建,动态评选美丽庭院、栓整人家示范户。老党员冯振国回忆:“过去路上尘土飞扬,雨天两脚泥,现在家家户户通硬化路,住着比城里还舒坦!”
漫步村中,昔日的垃圾堆放点变身“垃圾分类回收站”,光伏路灯与广场凉亭相映成趣。妇女们自发成立“志愿小分队”,定期打扫沿路环境卫生。“环境美了,游客多了,咱脸上也有光!”村民许宁儿在自家院里修剪枝叶,门前“美丽庭院”的牌匾熠熠生辉。
共享治理,筑牢和谐根基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沙沙滩村深化网格化管理,党员和村民代表包户到人,积极上门调解矛盾纠纷,主动帮忙解决群众诉求。“现在有啥事找网格员,马上就能解决,心里特别踏实!”高生发竖起大拇指。
通过“四议两公开”决策村级重大事项,村民满意度达98%。安全生产零事故、信访维稳零上访的“双零”成绩,让村子成为全镇和谐稳定的标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马前说:“账目公开透明,每一分钱花在哪儿,大伙儿心里明镜似的!”
展望未来,续写共富共享新篇
站在新起点,沙沙滩村将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深化农文旅融合,让“共富共享”理念惠及每位村民。“我们要让沙沙滩成为人人向往的和美乡村!”展望未来,村党支部书记高志清信心满怀。从“靠天吃饭”到“共富共享”,从“传统村落”到“特色乡村”,沙沙滩村正以铿锵步伐,在北疆大地上谱写着一曲民族团结、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