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召镇持续深化“三分吸附法”,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平安乌审召创建工作的奋斗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以及时高效解决群众诉求和需要为导向、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以源头治理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擎,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构建“三加三化”实战化运行机制,平安乌审召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一、强化“综治体系+品牌创建”能力建设,实现一体化综治服务
推进品牌创建。乌审召镇综治中心对照部门职能职责,夯实组织架构,成立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综治中心指挥体系,强化统筹调度,真正使综治中心运行体系完善指挥有力。 创新推进乌审召“阿木楞”平安治理品牌创建,构建基础信息联采、安全隐患联治、治安防范联巡、矛盾纠纷联调、特殊人群联管和防范教育联宣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同时,加强与城市管理、应急指挥、接诉即办等工作的协同,实现治理力量由“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的转变。今年以来,辖区内命案0发生,严重精神病人0肇祸,治安行政案件下降35.29%,社会治安持续向好,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得到显著提升。
优化阵地建设。乌审召镇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建设,2021年,投入56万元提档升级镇综治中心,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融合联动社会治理办公室、司法所、派出所等多部门,撬动综治、司法、执法、派出所等多部门相互转动,推动“综警司法”深度融合,保障综治工作面面俱到。
综治中心由行政办公体、群众接待区、诉求调解区“一体两区” 构成。其中行政办公体内含社会治理办公室、司法所2个部门,综合履行各自行政职能和日常办公业务。群众接待区设置了信访接待、行政复议咨询、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法律援助、12345热线接待等8个服务窗口,“一站式”接待群众反映的各类诉求,实现“事事有人管”。诉求调解区由领导接访室、劳动仲裁庭和矛盾调处室构成。按照“专职队伍+派员入驻+协作参与”模式配齐配强专职人员,统一完善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工作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制定并细化《乌审召镇综治中心管理办法》《乌审召镇综治中心服务窗口工作规范》等工作制度,明确分工并落实工作职责。
规范日常运行。镇综治中心认真开展信息汇总、综合研判、流转督办等日常工作,定期收集辖区110警情、12345市民热线等关于矛盾纠纷的数据,通过梳理、汇总、分析、研判,对重点矛盾纠纷化解情况、重点人员稳控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增强各站所协同配合作战能力,实现由“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转变。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工作制度,每月底公示下个月党政领导干部接访安排,今年以来,累计接待群众20余人次。
二、完善“综治中心+调解联盟”治理体系,实现全科化便民服务
做实“一张网”网格管理。坚持“党建引领、协同共治、精细服务”的工作理念,明确9个二级网格、53个三级网格,配备53名专职网格员、189名兼职网格员,内嵌11个党组织,党员426人,推动基层党建与网格化服务的深度融合,实现网格情况动态掌握、诉求及时回应、问题快速处理、服务精准有效。惠泽社区创新推出“网格夜访”工作机制,错峰征集社情民意,“零距离”联系服务群众,将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今年以来,组织召开安排部署网格化工作会议2次、网格员各类培训会议7次。
做强“一体化”调解联盟。乌审召镇积极探索“多元解”,组建“阿木楞”调解联盟,实质化解群众的各类矛盾纠纷。“阿木楞”调解联盟是由镇党委领导,镇综治中心统筹、司法所、派出所配合,联合各嘎查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社区自治调解团队、社会组织等共同成立的社会治理工作联合体,联合致力于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调解联盟涵盖全镇10个人民调解组织、52名“法律明白人”,52名专职调解员,63名兼职调解员,实现了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达标率100%。以点带面、内外联动,“老支书”调解室和“老校长”调解室成为乌审召镇探索建立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的有益尝试,是综治中心建设的一大亮点。“老支书”吉格吉扎布、“老校长”徐玉山运用其自身丰富的法律知识、娴熟的调解技巧,累计调解成功各类纠纷140余件。
做优“一揽子”矛盾调处。乌审召镇凝聚信访保障力量,优化工作“全链条”,确保有组织、有机制、有人员,切实提升信访工作水平。制定完善《乌审召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乌审召镇“信访代办制”工作实施方案》《乌审召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实施方案》《乌审召镇包联干部制度》《乌审召镇嘎查村社区信访工作制度》等系列制度,确保信访工作模式规范、高效运行。今年以来,开展常规信访矛盾排查3轮次,收集各类易引发矛盾纠纷信息线索21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件。收集信访代办事项10项,已全部办理完结。“12345”接诉即办热线累计受理工单67件,响应率100%,解决率100%,满意率100%。
三、打造“综治平台+普法宣讲”宣传链条,实现平台化法治服务
提升普法宣讲“覆盖面”。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制定《乌审召镇2024年多主题联合普法大型活动实施方案》,落实全旗2024年“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任务,打造普法宣传“零距离”。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干部“微光宣讲”、科级干部讲堂、“月讲越健康”、老兵宣讲、“绿根”“青苗”等各类特色品牌宣讲101场次,学法会议22次,普法宣传活动77次,联合发放信访工作法治化、民法典、国家安全、禁毒、反邪教等法治宣传资料5500余份,开创了上下联动、互相呼应、丰富生动的法治宣传教育新局面。大力推行“指尖普法”新模式,依托“牧区大寨乌审召”微信公众号,制作推送以防范电信诈骗、反邪教、禁毒、矛盾纠纷调处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短视频,切实营造了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拓宽志愿服务“辐射面”。乌审召镇以“微网格+志愿者”为抓手,形成“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头、村民支持”的能量链条,依托驻村工作队、嘎查村“两委”、志愿者、民警、医生形成“1+8+N”志愿服务队伍体系,个性化成立“文艺服务队”“新时代铁姑娘”“绿色先锋”“邻里调解团”等44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将志愿服务沉入网格,将微服务更精准贴心地送到居民家门口。今年以来,全镇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3次,服务群众4000余人次。
扩大移风易俗“影响面”。充分发挥德治教化作用,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个,打造积分超市9家,以村“两委”为依托,吸纳“五老”等群众代表,完善建立居民议事会、村级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修订“一约三会”制度,明确婚丧事宜办事程序、彩礼酒宴标准,并把“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写进村规民约,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美丽庭院户等表彰评选,将社会治安、乡风文明等工作,融入“积分制”“清单制”管理和考核评比中,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文明新风和基层治理“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