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开->苏木镇动态

2024年

09月29日

10:37

来源:

【字体:

牧区大寨——从博物馆中触摸精神根脉

  了解一个地方,当从博物馆开始。在位于乌审旗乌审召镇乌审召嘎查的牧区大寨博物馆里,300余件展品和50年代到80年代保存完整的乌审召历史档案资料,系统还原了以宝日勒岱为代表的治沙英雄们治理沙漠、建设草原、绿化家园的情景。馆内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深切诉说着60多年来“改造沙漠,建设草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牧区大寨精神和新时期乌审旗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让展品“活”起来

  “在乌审旗每隔十年的沙地裸露面积遥感监测对比图中,我们看到,漫漫黄沙逐渐被绿意所取代,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实现了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率持续双减少……”牧区大寨博物馆中,一个“00”后讲解员方明月,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治沙故事娓娓道来,40多分钟准确而精彩的倾情讲述,让牧区大寨精神的60载传承在她的口中“活”了起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如果牧区大寨博物馆里的展品会“说话”,那么它们讲述的就是一个五百万亩毛乌素披绿,沙地换新天的“大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乌审召镇坚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指引,立足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在加强牧区大寨博物馆保护利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博物馆传承精神“绿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作用,通过培养更多优秀讲解员,提供优质义务讲解公共文化服务,注重展品背后故事、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的挖掘和阐释,以文旅传播的优势带动牧区大寨博物馆展品资源“活”起来,让牧区大寨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二、让博物馆“火”起来

  “这是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在牧区大寨博物馆内,“逐梦青春”2024年香港大学生内蒙古暑期实习团的学生感叹于这座博物馆里呈现的这一段段人进沙退、改造自然的壮举。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2024年4月19日,牧区大寨博物馆完成第三次改造升级。开馆首日,便迎来四面八方负责人前来“踩点”,他们在为即将推出的暑期研学游或党日活动做最充分的准备。从1966年6月12日马里共和国代表团来访,到今天各方游客跨山越海的奔赴,艰苦奋斗的精神传统、绿色信念的持守高扬,是乌审召镇接住这“泼天富贵”的底气。

  一直以来,乌审召镇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理念,将牧区大寨精神传承纳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不仅以牧区大寨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为载体,将牧区大寨博物馆、毛乌素沙地生命共同体科研中心、牧区大寨体验式生态教育基地、布日都嘎查毛乌素沙地歼灭战绿化示范点等场景串珠成链,形成一条踏寻先辈足迹、沐浴牧区大寨精神洗礼的生态教育参观路线,还规划了春日马会、“牧民之子”文体艺术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 绿富同心颂党恩”主题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赛事和节庆活动,牧区大寨博物馆成为了四方宾客文旅打卡的新地标。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了游客和群众多元的文化需求,也进一步擦亮了乌审召镇“党建引领,绿富同兴”的“金名片”。

  三、让精神“传”下来

  在布日都嘎查毛乌素沙地歼灭战绿化示范点,1500余人组成的集中大会战尖刀队,向乌审旗境内仅存的149万亩裸露沙地发起了集中攻坚,他们手中魔法般成型的一个个草方格,连起来形成了一张巨网罩在毛乌素沙地上。

  在乌审召嘎查“共圆民族团结同心梦 共绘绿富同兴新图景”第二十届“牧民之子”文体艺术活动开幕式上,乌审召镇公布了“绿色乌审召最美生态人”名单。20名新一代“护绿人”牢牢接过生态文明建设接力棒,继续用奋斗和实干续写老典型的新征程。

  自20世纪50年代起,面对严重的沙漠侵害,乌审人勇担使命,率先行动起来,弘扬牧区大寨精神,纷纷投身防沙治沙事业,无私奉献着青春和汗水。他们久久为功,开展一轮又轮的“绿色接力”,坚持不懈推进毛乌素沙地治理,书写了一个个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从“管沙用沙”到“沙里淘金”、从“绿富同兴”到“绿富同行”的一系列历史性跨越的生态奇迹,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从1980年的7.2%和40%,2023年增长至32.92%和80%,创造出了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的绿色传奇。一代代乌审人60多年的努力后,走进今日的乌审召,和风拂煦,生态、城镇建设皆让人感慨,巷道干净,湖泊清澈,满目葱茏,绿野无垠……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家园尽收眼底。生态环境沧桑巨变,不变的是牧区大寨精神的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