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开->苏木镇动态

2024年

07月25日

09:16

来源:

【字体:

嘎鲁图镇:循“新”出发,向“绿”而行,在沙地里掘出“金窝窝”

  走进毛乌素沙地深处,行驶于夏日的嘎鲁图,我们一头扎进满目葱茏之中,碧绿的草原、沙柳、紫穗槐、生机盎然,牢牢拴住了脚底的黄沙。

  多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对内蒙古“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殷殷嘱托,打好黄河“几字弯”毛乌素沙地歼灭战,经过一代代治沙人的治沙造林接力,如今,嘎鲁图镇辖区内的沙地覆绿面积逐步增加,现林地面积已扩至96万亩、草地面积扩至183万亩、沙地面积减少至37万亩;鄂尔多斯市首家“博士工作站”在嘎鲁图镇揭牌成立,开展推广《毛乌素沙地沙柳平茬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猴头菇种植)示范推广》等12项课题,并在达布察克村实施20万包菌基培育和推广,成功出菇……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治沙新路。

  新质生产力赋能,破解防沙治沙难题

  风沙肆虐,庄稼地和草场一步步被风沙逼退,这是多少乌审人心里不可磨灭的记忆。

  远离风沙,守住绿色,在奏响防沙治沙的进行曲上,离不开代代治沙人的坚毅前行,也离不开“新质”的助力。嘎鲁图镇林工站站长、正高级工程师铁木尔巴格那大学毕业后毅然做出了回家乡治沙的决定,重新走入沙漠,认识沙漠,研究沙漠。20多年来,他结合所学知识,深入一线认真开展调查钻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对毛乌素沙地实况进行了系统研究,不断探索沙地造林的技术工艺,编纂了《乌审野生动植物》、《毛乌素沙地药材资源》等图书。经过他与其他林草人多年的努力、造林实践,研发了“杨柴柠条紫穗槐等灌木播种机”、“用于沙地种植的气冲沙柳种植装置”等10项沙地造林机具,多项主导研发的技术和首创项目入选国家林草局科技推广项目库,为毛乌素沙地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撑,其中“沙柳种植气冲打坑机”,每小时可种植沙柳100-120亩,造林效率提高达32%,推广普及面积约13万亩,其科研技术每年帮助1.3万人次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累计受益农牧民达3.2万人次,累计节约造林成本约20%。在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下,嘎鲁图镇鼓励农牧民群众参与联户平茬沙柳项目及“家庭草场户”、“家庭林场户”培育等治沙行动,在生态治理中持续用工,创造出更多的生态效益。

  博士工作站助力,研究“新课题”寻出“新发展”

  为将治沙造林与沙产业发展更好地融合,2023年,鄂尔多斯市首家“毛乌素沙地沙产业创新创业博士工作站”在嘎鲁图镇揭牌成立,76名博士及专家学者开展《毛乌素沙地珍稀植物柳叶鼠李保护繁育关键技术推广项目》、《毛乌素沙地沙柳沙棘平茬可持续利用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等12项毛乌素沙地林沙产业创新创业、乡村振兴方面的课题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以沙柳平茬木屑为培养基质栽培猴头菇成为在毛乌素沙地成为首例创新;开展“毛乌素沙地中蒙药材资源共同开发利用”交流活动,并成功与鄂托克旗华奥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定量合作,每年向该公司定销65吨布寨嘎查天然麻黄草;毛乌素沙地防沙治沙科技创新机械团队研发的“毛乌素沙地除草开沟一体机”,提升了治沙效率,解放了人力,每小时可种植沙柳、杨柴、柠条150-180亩,造林效率提高达25%,推广使用面积达到2.8万亩以上……实现生态治理与产业培育并重,治沙人才与治沙产业“双收”。

  林沙产业互促,把“沙窝窝”变成“绿窝窝”再变成“金窝窝”

  治沙不只是种树,还得让沙地生金!把“沙窝窝”变成“绿窝窝”,再变成“金窝窝”。近年来,嘎鲁图镇不断推进共富共享生态场景建设,将防沙治沙与科技创新、发展林沙产业同频推进,在全域实现“绿色共享”“产业共富”。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创新,在巴音柴达木村建成占地14.5亩的生物质颗粒加工厂,将农林废弃物进行资源循环利用,生产以沙柳为原料的新型清洁能源——可燃料生物质颗粒,年生产达6万吨,销往全国24个省份。

  博士工作站的加入,让毛乌素沙漠资源被再次激活,以沙柳平茬木屑为培养基质培育“猴头菇”的技术创新,推动林沙产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达布察克村实施20万包菌基培育,成功出菇并进入推广阶段。此外,林沙产业的发展带动林沙产品发展,目前,“沙棘叶茶”、“阿嘎如-5”系列中蒙药、“沙地柏熏香”、“猴头菇菌汤”等7类105种“共富共享林沙产业”林沙产品慢慢走向市场,带动农牧民群众从治沙中获得更多的生态收益、经济收益。

  防沙治沙,绿富同兴。嘎鲁图镇探索出了一条“沙漠增绿、产业增值、农牧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过去众多人望而生畏的茫茫大漠,如今逐步成为广大群众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