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乌审召镇深入贯彻落实组织引领、一网统管、常态走访、“码”上响应、接诉即办等工作方法,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嘎查村(社区)微信群作为“民意信箱”,大力推行接诉即办、未诉先办、民事直说、邻里小院等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好群众诉求,使民声、民意桩桩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一、坚持组织引领,激活乡村治理“红色引擎”
深入拓展“党建+”模式,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提标倍增”、活动阵地规范达标、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星级争创、“头雁领航”等行动,着力增强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坚持“选、育、管、用”相结合,从村干部“思想、学习、监管、政策”四个方面入手,抓实抓细政治学习、谈心谈话、研讨交流等活动,先后举办外出考察学习活动、嘎查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比武争星”活动,乡村治理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二、强化一网统管,打通精细服务“神经末梢”
严格按照“一支部一网格”要求,制定综治网格化管理制度,按照“镇-嘎查村-社”三级网格架构配备网格指导员、网格长103名,专职网格员53名,兼职网格员189名。制定网格服务管理清单,组织网格员、嘎查村(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警务助理员等力量开展诉求收集、帮办代办等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了“以网格为基础、以群众为主体、以村社联动为保障”的三级网格管理新格局,实现了全镇一网三级、一网多能、网格共建、服务共享,有效打通社会治理工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抓实常态走访,搭建多级联动“服务桥梁”
组建民情走访小分队9支,联系嘎查村(社区)领导和包村干部经常性下沉一线,围绕项目建设、矛盾纠纷调处、环境卫生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常态化走访活动,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回应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扎实开展“一老一少一困”暖心关爱活动,组织镇、村、社干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逐人逐户开展“拉网式”摸排核查。
四、开展定期说事,激发共治共享“源头活水”
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将每月“固定党日”确定为村民说事议事日,组织党员群众、“两代表一委员”研究商议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让群众的事群众自己商量着办。坚持定期“议”与随时“说”相结合,成立“泉乡调解室”、“老校长调解室”、“老支书调解室”等平台,围绕群众身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困难帮扶等“关键小事”,开展说事议事活动,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机制。
五、创新“码”上响应,开辟有呼必应“智慧通道”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向乡村延伸,充分运用“蒙速办”APP、政务服务网、实体大厅、政务服务一体化自助终端等信息化便民平台,推进法律服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便民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同时,安排专人负责信息收集、转办处理群众各类诉求,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
六、推行接诉即办,蹚出为民解忧“高效路径”
制定完善《乌审召镇12345“接诉即办”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严格按照“接诉即办”限时办理、审核办结、首接负责、协同联办等要求,切实做到及时签收、及时派件、及时办理,及时反馈。同时,加强对工单承办工作全程监管,做到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切实提高工作实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