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
近年来,嘎鲁图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惠民贯穿文明创建全过程,以落实民生实事为抓手,着力于老旧小区改造、社区楼栋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更新,用真招实招硬招,破解民生难点堵点痛点,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文明城市创建成为造福群众的暖心实事。
打造15分钟生活圈,让群众家门口享受到文化活动、医疗卫生、幼儿托管等便民服务;建好共享餐厅,让老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提升小区硬化绿化美化,让环境更整洁、设施更完善,让群众居住舒心,幸福感满满;实施争做“十好市民”行动,让居民在参与节约用餐、规范停车、垃圾分类等文明行动中更具获得感……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让群众“呼声”变“掌声”,映照出群众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盯住民之所盼,解决好让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
近日,嘎鲁图镇的居民发现,背街小巷的坑洼被做了修补,小区楼宇间破损、不平的地面得到硬化,不少小区缺失绿植、地面裸露的绿化带做了补种绿化,新增了停车位、“刷新”了建筑外墙,增设了健身器材等设施……让居民牵肠挂肚的难事、急事正在一桩桩一件件得到解决,城市的面貌也在从“里子”到“面子”逐步被改造升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来,嘎鲁图镇聚焦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以“小民生”为切入点,推进文明创建,发挥嘎鲁图镇“一网统管”治理模式作用,利用网格员下沉优势,入户集民意、下片摸情况,精准掌握从居民楼道到背街小巷存在的各类情况,合理派工推动嘎鲁图镇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实地整改任务192项清单内容逐项得到解决,目前,在小修小补的原则上,嘎鲁图镇工程量如期推进,坑洼修补完成20648平方米,楼道维修78874平方米,绿植补栽15894平方米,补植71714株,更换窨井盖285个,安装健身器材11个,台阶破损3765平方米,停车位施划158个,真正让“花在刀刃上的钱”发挥了最大效益。
聚焦民之所需,抓好让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以社区为中心,步行15分钟,你可以去到哪里?能享受到哪些生活服务?面对这些问题,生活在“圈”内的嘎鲁图镇居民总是用笑容给出答案。
“出门方便了,小区门口就有公交站点”“走路几分钟就有超市,买菜购物省时省力。”“手机没电急需充电、累了想歇歇脚,在嘎鲁图的党群+共享小屋和‘温馨驿站’都能满足,很方便。”出门买菜、学习教育、看病就医、交通出行、商业娱乐……嘎鲁图镇将“大宣讲、大调研、大走访”行动中群众所关心的“小朋友活动地方少”“溜达累了没个喝热水地方”“配个钥匙要走老远”等治理不周的问题进行化解和突破,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抓好群众天天有感的民生事,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一刻钟共享生活圈的“满意清单”。
优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起居民在教育、医疗、服务、文化、活动、购物、餐饮、休闲等方方面面的需求,也把百姓的美好生活串了起来,“圈”出了居民近在咫尺的便利与幸福。目前,全镇已累计建设“一刻钟共享生活圈”8个,涉及各类商户5105个,覆盖社区网格84个,服务常住居民7.85万人,服务的触角逐步探到街头巷尾。
关心民之所想,做好群众支持点赞的幸福乐事
猪肉烩酸菜、柿子炒鸡蛋、羊杂汤、过油肉土豆片……在萨拉乌素社区共享餐厅里色香味俱全、荤素搭配适宜的丰盛午餐居民花几元成本钱便可以吃到。
家住附近小区的老人陆续来到共享餐厅,有的选择打包带走,有的选择在餐厅就餐。“共享餐厅环境很好,味道不错,最重要方便,走几步就到,中午一个人,到这儿吃也省得做饭了。”前来就餐的68岁王阿姨居住在社区北侧小区,为了方便,她在社区共享餐厅开业的第一天便办了就餐卡。
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今年来,嘎鲁图镇紧盯“一老一小一青年”服务群体,以“共享”理念为抓手,整合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资源,打造共享空间、治理、服务、健康、教育、经济“六享维度”,结合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投资210万元建成42个小区党群服务站角;围绕“商圈党建”“非遗传承”“民族团结”等特色主题打造15处共享体验馆、共享展示厅;创新设立共享大讲堂、共享传艺室、共享自习室等场所10处,打造15分钟多层次的共享教育圈;启动“共享餐厅”“共享超市”23处,将30家包联单位、25家企业、3家医院、5所学校纳入共享服务体系,组建成立12支各具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队,开展15号助老日、争做十好市民等各类暖心便民服务660余次,真正将“民意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有盼头、有甜头,更具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