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乌审旗聚焦社会救助领域痛点难点,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数字赋能等举措,构建起“精准、高效、温暖”的救助服务格局,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一、政策支撑提质,救助保障有力度
制定《乌审旗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操作规程》,细化救助对象、标准及流程,夯实标准化政策基础。截至5月底,全旗在册城乡低保对象1164户1945人,发放保障金722.8092万元;特困供养对象277人,发放供养金224.45万元;临时救助417人次,发放救助金202.27万元。同时认定刚性支出困难家庭3户5人、低保边缘家庭251户454人,实现救助对象精准识别。
二、主动发现提效,服务下沉有温度
出台《乌审旗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管理办法》,依托基层协理员与嘎查村“两委”力量,建立常态化走访排查机制,针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政策咨询、材料代填、手续代办等“全程帮办”服务,确保困难群众“应救尽救”。
三、数字监测提档,动态管理有准度
依托内蒙古自治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平台,打通民政、医保、教育等多部门数据壁垒,精准识别收入骤降、支出骤增的潜在困难群体。对平台预警对象第一时间入户核查、主动对接需求,推动救助模式从“被动申请”向“主动服务”转型。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家庭经济状况入户调查,1-5月动态停保425户680人,新增低保97户155人,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四、监督管理提标,风险防控有深度
健全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及嘎查村(居)干部近亲属申请救助备案制度,规范备案范围与程序,目前已完成备案18人次,强化源头监管效能。同步优化服务效能,加强救助热线值守、推进政务公开公示,并针对“门难进、脸难看”等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整顿,确保救助工作公开透明、高效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