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落实校外减负工作,乌审旗教育体育局通过多举措规范全旗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确保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全覆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部门联动,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根据《乌审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审旗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乌审旗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旗教体局、旗市场监督管理局、旗公安局等多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检查机制。重点对消防安全、收退费情况、办学资质和办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常态化执法检查,特别是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具备办学资质、隐形变异的学科类违规培训机构进行联合执法,坚决予以关停。切实通过多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违法行为。
“双减”工作开展以来,乌审旗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为防止“假注销真运营”、“无证无照”黑机构、隐形变异开展学科类培训,乌审旗教育体育局组织“双减”回头看3次,常规检查10余次,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5次,市联合执法检查组专项检查2次。累计查处地下隐形变异类学科类培训场所9家,无证无照、证照不齐、超范围经营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6家,委托移送旗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行政执法15家,劝导关停6家。
——加强宣传,引导学生甄别校外培训。“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通过召开家长会、政策“通气会”、专题讲座、新媒体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政策解读,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减少参加校外培训的需求,进一步减轻学生、家庭校外培训负担。同时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公布旗教体局的监督举报电话,引导家长甄选证照齐全培训机构,签订规范培训合同,让学生受益、让家长放心、让政府满意。针对个别“返家乡”大学生违规开展“一对一”“一对多”“众筹私教”等学科类培训现象,乌审旗教育体育局发布《致“返家乡”大学生的一封信》,通过政策解读告知“返家乡”大学生不得违法违规招收学生开展“假期作业辅导”等培训行为,劝导警告违法违规组织培训“返家乡”大学生12人,通过发布《乌审旗教育体育局致家长的一封信》,宣传引导家长不送孩子参与学科类培训,参与艺术类培训要选择有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并倡导学生、家长在家学习中遇到问题可电联课任教师。
——正确引导,全面做好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管理工作。乌审旗原有校外培训机构54家,双减以来,注销学科类培训机构16家、艺术类培训机构4家,1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剥离学科类培训转为艺术类培训机构,乌审旗现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34家,3月已全部纳入预收费资金监管平台。按照《鄂尔多斯市委员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党教工秘发〔2022〕1号),乌审旗教育体育局与乌审旗文化和旅游局、乌审旗工信和科技局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文件档案和常规监管工作进行了细致梳理并逐一清点核对,顺利完成了移交工作,将27家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移交旗文化和旅游局管理,3家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移交旗工信和科技局管理,3家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和1家综合类校外培训机构继续由旗教体局管理,并现场签订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交接书,现场移交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档案材料。
——强化监督,发挥社会网格员作用。为推动落实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与市委组织部、市政法委、市民政局四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将网格员聘为“双减”工作社会监督员的通知》精神。旗教体局联合旗委政法委、公安局和嘎鲁图镇人民政府,召开嘎鲁图镇全体网格员培训会,进一步明确网格员监督职责,要求网格员严格监督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和隐形变异培训行为,如发现以上违规行为,要第一时间反馈旗教体局,旗教体局将在收到反馈信息10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处理,查实一起,处理一起,截至目前,我旗现有515名“双减”社区网格员,协助教育部门加强“双减”工作社会监督,推动“双减”工作任务落实落地。通过社区网格员发现各类违规校外培训64起,旗教体局联合相关部门全部予以查处、关停。
——优化学校课后服务,强化校园育人主阵地作用。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内教基〔2020〕24号),优化资源配备,按照我旗师资资源情况,引进15家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和7个项目进入学校开展特色课后服务,优化校园课后服务,发挥校园的育人主阵地作用。
做好“校外减负”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下一步,乌审旗教育体育局将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让“双减”政策掷地有声,让教育理性回归校园,努力构建“减负不减质,全面促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