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2023年

08月30日

16:45

来源:

【字体:

乌审旗人民政府关于政协乌审旗委员会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2号提案答复的函

郝继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萨拉乌苏遗址综合研究工作”的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结合宣传思想工作实际,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旗持续加大对萨拉乌苏遗址的保护开发力度,将萨拉乌苏遗址的保护、开发整体性规划,作为地方政府、专家学者、文保工作者共同推动的大事。高起点、高质量规划建设萨拉乌苏遗址公园,高质量开展萨拉乌苏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加快萨拉乌苏遗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申报工作,启动建设国家5A级景区,努力将萨拉乌苏遗址打造成为世界级古人类暨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重要平台和科普基地。一是成功举办“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梳理了“河套人”起源和发展的脉络,挖掘了萨拉乌苏遗址的文化基因和文明图景,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二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序推进,考古保护棚和考古体验棚打造完成,成立“河套人”文化研究中心,建成开放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设立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工作站,获批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遗传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三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展第三次正式萨拉乌苏遗址考古发掘,公布最新成果,发掘找到了萨拉乌苏遗址的原始地点,同时发掘出两个原生文化层位。利用光释光技术得出古人类在该遗址生存的年代大约距今5万年。四是启动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申报材料,制定了《萨拉乌苏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计划及建议》,初步确定符合世界遗产的评价标准以及申报的遗产区、缓冲区范围,对遗址全域进行了文物资源现状、考古科研现状、环境现状、展示现状与利用条件、社会条件、管理现状调查和相关规划分析等工作。目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申报材料已上报国家文物局。五是出版《萨拉乌苏现象》《萨拉乌苏论文集》,开展毛乌素沙地生态指数测试前期工作,研发萨拉乌苏河套人系列文创产品及纪念邮册制作。在央广网文化旅游频道开设《亘古萨拉乌苏 世界河套人》专栏,在央视网首页“直播中国”开通萨拉乌苏遗址风光慢直播,与中央媒体合作摄制《永恒的萨拉乌苏》2部,相继在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播出。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专题媒体吹风会,发布四个“河套人”文化IP形象及创意产品。六是组织开展萨拉乌苏“全国十个一百”暖城之邀系列活动,在北京中央歌剧院举办“河套人遇见北京人专场音乐会”,在内蒙古艺术剧院举办“亘古萨拉乌苏马头琴交响音乐会”,舞台剧《守护》在伊金霍洛旗大剧院完成首演,对话历史,书写文明—“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全国书法摄影精品展在乌审旗全面启动,纪念“河套人”发现100周年书画作品展将于8月9日在呼和浩特市美术馆进行巡展。

  下一步,将持续加大对萨拉乌苏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力度,以“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与“河套人文化研究中心”为基础,加快“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持续优化完善《内蒙古鄂尔多斯萨拉乌苏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5)》,全力突破公园制约瓶颈。擦亮萨拉乌苏河套人品牌,系统性、保护性孵化萨拉乌苏文化IP,编创主题文化演艺,常态化举办萨拉乌苏民间艺术节、萨拉乌苏河套人学术研讨会、萨拉乌苏研学活动等。加强人才培育和智力引进,建立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权威机构的长期性合作,加强与各高校、各科研团体沟通联系,设立学生实习基地和教学、研学基地,形成持续性工作和研究状态,切实推出重大研究成果和持续系统研究制度,努力将萨拉乌苏遗址建成学术研究与公共教育的共享平台。

 

                               乌审旗人民政府

                                2023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