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文化交融互鉴,各族群众团结和睦,村镇欣欣向荣,群众安居乐业,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镇渐次铺展。2023年,图克镇聚焦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党建引领促进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谱写魅力图克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做强“组织链”,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图克镇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的根本保障,切实发挥好党政领导班子在民族团结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实行党政领导周例会工作制,建立工作清单制度,强化定期调度、跟踪问效力度,找准破解工作推进中的难点和堵点,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依托“草原党校”“草原书屋”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史学习教育等,教育引导镇村干部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配强统战力量,在全镇范围内打造“统战之家”11个,设立统战委员1名、嘎查村联络员11名、专职工作人员1名,织密了“大统战”全覆盖工作网络,全镇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做优“人才链”,激活民族团结“新引擎”。图克镇通过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调整和优化镇党代表、人大代表少数民族队伍结构,充分释放民族干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骨干作用,镇领导班子中少数民族占47.05%,在职干部中少数民族占52.71%,嘎查村“两委”成员中少数民族占46.98%。始终将人才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扎实做好引进、培育、使用、服务等工作,坚持以人才促产业、以人才促创新、以人才促经济,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截至2023年4月初,全镇建立人才工作站3个、乡土人才孵化中心1个、专家人才工作站2个、“党组织+人才+产业”示范点4个,有科技特派员13人,柔性引进农牧业专家25人,激发了干部群众创业干事热情,筑起建设美好家乡的“同心圆”。
做精“产业链”,激发民族团结“新动能”。图克镇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以增加各族群众收入为目的,积极推行“党组织+产业链”模式,探索出工业反哺、资源开发、服务创收、联合发展等多元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各族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2022年,全镇10个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5037万元,纯收入1067万元,集体经济产业迈出新步伐。图克镇聚焦种植养殖产业,着力于打造“图克牛羊肉”“呼吉尔特羊肚菌”“娟姗奶制品”等特色农牧品牌,在“一村一品”示范村、农牧业合作社、“传统奶制品”产业联合体基础上,抓紧乡村振兴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娟姗奶牛、鄂尔多斯细毛羊、绒山羊育肥棚圈、养殖棚圈建设,并通过筹资补贴、牧户代养、村村联建、地企联建等投资经营方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稳步扩大牲畜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效益。2022年,图克镇实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发展项目73个,呼吉尔特村成功入选鄂尔多斯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嘎查获评旗级鄂尔多斯细毛羊示范嘎查。
做活“文化链”,塑造民族地区“新风貌”。近年来,图克镇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草原党校”、“草原书屋”等阵地,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方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为抓手,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建立乡风文明“红黑榜”,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移风易俗;依据各嘎查村实际情况制定了“村规民约”,适时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通过组建业余乌兰牧骑、新春秧歌队等文化团体,深入挖掘图克镇传统文化,把优美的舞姿、嘹亮的歌声送到群众中间去,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播撒”在各族群众心坎上,凝聚起建设图克、热爱图克、筑梦图克的精神力量。
做实“生态链”,建设民族团结“新家园”。图克镇持续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净化、美化、亮化齐上阵,动员各族干部群众,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草和卫生死角,疏通排污沟等工作,厚植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的最美底色。采取“党员带动、党群互动”形式,以多种方式广泛动员党员带头参与到村镇风貌提升和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来,带头建设美好家园,擦亮国家卫生乡镇金字招牌。2023年以来,全镇清理村庄垃圾320余处、乱堆乱放230余处,拆除违法广告招牌132处、违建房屋60多处,清洁公共区域12000多平方米,人居环境越变越美,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如今的图克镇,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群众生活多姿多彩,在乡村振兴路上,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