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强调:“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当前,乌审旗作为能源化工产业集聚区,既面临产业升级带来的岗位结构性调整,又承受着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攀升的双重压力,青年就业供需矛盾日益凸显。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乌审旗坚持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积极打造“职达暖城·就在乌审”就业服务品牌,聚焦青年就业核心问题,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全方位推动全旗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平稳。
强化政策保障,夯实就业服务根基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为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乌审旗在全区率先启动就业促进行动,出台《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推出28条硬核举措,全面优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服务。通过拓展企业就业渠道,综合运用扩岗补助、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等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同时,对困难毕业生群体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建立详实帮扶台账,优先提供服务保障;加强就业能力培训,助力毕业生平稳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
健全就业服务平台。乌审旗全力打造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成自治区首个旗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技能培训实训基地、人才专家服务基地,并引入博士工作站,挂牌成立鄂尔多斯市质量提升培训基地、乌审旗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产业园运营以来累计服务1万余人次,成为青年就业创业的强大助推器。此外,上线“乌审旗灵活就业平台”,运行以来,会员人数达3431人,发布求职、招工信息2700余条,有效化解企业招工难与青年就业难的“两难”困境;精心打造7处“青年人才驿站”和1所专家人才公寓,切实解决青年求职安居难题。
拓宽岗位供给,激活就业“蓄水池”
拓宽基层就业空间。联合多部门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深入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建立“企业技能提升需求目录”“企业用人需求目录”数据库,累计征集本地企业岗位10000余个,为青年提供丰富的就业选择,促成就业2千余人。认真实施“见习储备计划”,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开发见习岗位180个,招募见习人员723人;同步推出中小企业储备计划,新招募储备高校毕业生169人,发放补助110余万元,既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又为青年积累实践经验创造条件。设立“基层实践岗”,选派百余名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工作,联动80余家单位开设“寒暑实践行”项目,年均提供实习岗位近百个,构建“实习—见习—就业”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
稳定公共部门岗位规模。统筹利用本地事业单位编制存量,重点面向高校、中学等教育类事业单位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医疗卫生类事业单位,挖掘岗位资源,并向高校毕业生倾斜。制定出台5项人才配套政策,赴区内外56所高校开展引才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937人,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06人,为66名引进人才落实人才安居补贴750万元。
强化技能培育,搭建人才跃升通道
贯通赛训结合。积极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累计23期,培训人数近千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32.4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78万元,真金白银的投入助力青年提升就业竞争力。实施“青年夜校”充电计划,设置电商运营、公文写作等12类实战课程,年均开课20余期,覆盖青年近500人次。举办全旗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选拔“青年岗位能手”,获奖者纳入全旗青年人才储备库,激发了青年的创新创造活力,营造了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
深化产教融合。以企业需求为主导,着力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为企业输送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有效缓解青年就业难题,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乌审旗职业中学与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与我旗重点煤化工企业签订院校企联合订单培养协议,推行“2+2+2”订单培养体系,开展化工工艺、化工安全、机电一体化等“订单式”培训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学员兼具学生与企业准员工双重身份,享受企业补贴,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今年3月,订单班学员全部签约入职,就业率达100%。
从“政策托底”到“岗位扩容”,再到“技能赋能”,乌审旗不断探索创新,以系统性思维破解青年就业难题,让青年就业的“特色路径”越走越宽,为地区发展汇聚更多青春力量,奋力书写青年高质量就业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