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开->部门动态

2024年

11月28日

10:01

来源:

【字体:

做好“四种人”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

  一、传播法律知识,做群众身边的“明法人”

  凝聚“大普法”工作格局力量,以重要时间节点普法宣传为契机,利用好“法律明白人”生活在当地、成长在当地、扎根在当地的优势,结合当地民风民俗,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面对面宣传、点对点提供法律咨询的方式为群众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套餐”,拉近群众与法的距离,让普法有温度、接地气、受欢迎,在全旗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氛围。今年以来,“法律明白人”走进田间地头、大街小巷、集市庙会、向群众、商户、游客广泛宣传民法典、反电信诈骗、民族政策法规、禁毒、邻里纠纷、农民工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共计100余次;利用微信工作群、朋友圈转发法律知识和相关信息等线上的方式,定期推送普法知识,推动法律法规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实现普法教育常态化。

  二、提升调解质效,做矛盾纠纷的“解铃人”

  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协助基层司法所、嘎查村(社区)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工作,利用村民茶余饭后唠家常的时机,在轻松休闲的氛围中排查矛盾纠纷。同时,穿插讲解与农村相关的法治案例等,引导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初始阶段、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托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和人民调解室,“法律明白人”积极参与土地、婚姻家庭、赡养、邻里纠纷等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以情法相济、德理相融的方式,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嘎查村,大事不出苏木镇,形成多方共同参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多方共赢的生动局面,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成效。截至今日,各嘎查村(社区)“法律明白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等参与调解矛盾纠纷案件达200余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法治力量。

  三、回应民生诉求,做法律服务的“贴心人”

  “法律明白人”在各类法治宣传活动中,向广大群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介绍申请法律援助渠道、开展法律援助咨询等,提高群众知晓率,同时帮助群众了解法律救济途径,提供法律帮扶,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丰富感、安全感;聚焦农民工、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低保户、“病残孤老灾”、特殊人群等6类重点服务对象,“法律明白人”宣传好法律援助的受理事项、申请条件、工作流程和便民举措,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对出行不便的残疾人和老年人,积极主动上门服务,努力实现应援尽援,切实解决与群众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为困难群众维权。截至今日,共提供法律咨询50余件。

  四、服务基层治理,做法治建设的“护航人”

  积极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法律援助、平安建设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群众法治素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预防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等进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