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实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管理
(一)规范配备制度。充分考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工作量以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配置机制,并逐年提高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比例。各学校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时要求,确保课时占小学、初中阶段9年总课时的6%—8%,义务教育阶段可结合校本课程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完成专题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相关课程教师等,可兼职担任小学一至四年级思政课教师,小学五至六年级应当以专职教师为主,在专职思政课教师课时量足够的情况下考虑其他学科老师兼职道德与法治课。初中和高中应当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实行中小学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各中小学每学年聘请本地区党政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同志以及各行业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等定期到校讲课或作报告不少于1次。
(二)健全准入制度。规范教师选聘条件和程序,严把选聘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师德高尚的人讲思政课。新任职的思政课教师符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无刑事犯罪记录和其他不得聘用的违法记录,并持有符合学段和学科要求的教师资格证书。思政课兼职教师每年由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定期组织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在上岗前应完成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并通过考核,新任(转岗)专职教师应在1学年内完成不少于120学时的培训。
(三)建立退出制度。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言行的,根据相关规定从严处理,不得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严格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有关规定,存在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除根据相关规定处理外,须及时调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对不能胜任思政课教学、未按要求完成培训学时的,应将其退出思政课教师岗位,情节特别严重的调离教体系统。
二、全面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
(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师德师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教育,加强党建引领,培养和选拔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思政课教师,优先发展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入党。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强化历史认识,筑牢历史记忆,坚定历史自信。学校要“一校一策”制定工作方案,通过发展党员一批、调整岗位一批、不合格退出一批、退休减员一批等“四个一批”方式,不断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中共党员比例和队伍质量。要深入开展“育人先锋”党建示范学校创建,设立“党员思政课教师先锋岗”,广泛开展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师结对子,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帮扶机制。探索建立非中共党员思政课教师参加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制度。
(五)加强专业能力培训。每2年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培训,培训合格者计入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学时。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纳入国培计划、自治区级培训项目、市和旗区培训计划,培养思政课“种子”教师。
(六)加强实践教育。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实践教育和校外实践锻炼制度,确保每位思政课教师每年参加实践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其中参加外旗(市、区)实践教育活动至少1次。
(七)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各学校要健全中小学思政课教研机构,配齐建强教研队伍,每年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培训不少于1次。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原则上要从中小学优秀专职思政课教师中选拔,对不能胜任工作的教研员,应及时将其调整或退出。健全教研员示范授课、巡回评课、送培送教等制度。
三、不断创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八)改革评价机制。各学校要把思政课教师开展时政教育、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计入其工作量。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设置可实行单列评审,按照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适当向一线思政课教师倾斜。
(九)建立教学管理机制。各学校要实现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所有思政课教师,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学管理办法,形成学校主要负责人亲自上手、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教务处、教研室、学科组、年级组等机构共同配合的思政课教学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协同效应。
(十)完善激励机制。每年组织开展教学基本功展示、舞台上的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创课比赛,打造一批中小学学科德育特色课堂。各学校要举办思政优质课评选、教研论坛等活动。把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学校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或班主任工作经历。
(十一)健全表彰奖励机制。各学校要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主题宣传活动,在各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评选活动中向思政课教师倾斜,并定期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表彰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同时给予物质奖励。因地制宜设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调整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每年组织优秀思政课教师进行座谈交流,谈心谈话,了解工作情况,听取工作需求。
四、全力确保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十二)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党组织书记带头抓思政课机制,中小学校党组织会议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1次思政课建设。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要严格履行好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每学期至少为学生上一堂思政课,每季度至少讲1次或听1次思政课、参加1次思政课教研活动。
(十三)提升保障能力。各学校党组织要统筹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政治把关,把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
(十四)完善督导评估。将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校校长业绩考核、日常监督检查内容,与学校党的建设、教育督导、文明校园评选,与办学评估、招生计划、经费支持等挂钩。建立工作落实情况动态报送制度,各学校建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花名册,每学年更新数据库,并于每年9月报旗教体局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