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互动->在线访谈

2019年

12月20日

16:34

来源:

【字体:

守初心多举措 提服务 惠民生

 

  ——乌审旗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朱志忠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乌审旗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朱志忠同志,下面请文旅局朱志忠副局长给大家介绍一下乌审旗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情况。 

  朱志忠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近年来,乌审旗大力开展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培育公共文化服务载体、推进公共文化“四化服务”建设等方式,全旗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渐趋完善,公共文化供给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在具体实践中,乌审旗委、政府始终以高度的文化担当,精心构筑大文化格局,成功创建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针对农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实际,形成了以旗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为核心、苏木镇综合文化站为基础、嘎查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点、文化户为补充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旗委、政府制定出台了文化户建设标准和扶持办法,根据文化户的种类、规模、活动质量等,每年给予2000-5000元不等的经费保障,扶持其发展壮大。目前,全旗共建成国家县级一级图书馆1个、国家县级一级文化馆1个、博物馆(展厅)13个、苏木镇综合文化站6个、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1个、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2个,培育文化户6566户、文化独贵龙123支,建立流动图书服务点37处,草原书屋57家,万村书屋5家。 

  主持人: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对乌审整体发展有什么深远意义? 

  朱志忠随着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丰富,农牧民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日益提高。建设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力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是新形势下文化事业建设的新目标、新方向,也是夯实文化根基,丰富和提升人民精神内核的重要途径。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乌审旗就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有哪些具体的工作机制? 

  朱志忠我们全力推进“四化服务”机制。即:阵地标准化、服务就近化、活动经常化、保障长效化。文化阵地实现标准化。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先后投入8亿多元,建成“三馆一中心”群众体育活动场馆,建成国家县级标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影剧院,建成13个特色鲜明的文博馆。全旗6个苏木镇综合文化站、61个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十个一”和“四个一”标准,旗府所在地人均占有公共文化活动面积1.6平方米。文化服务实现就近化。坚持资源整合利用、设施合理分布,构建了城镇十分钟、农区两公里、牧区十公里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实现了群众就近参加学习,就近参与活动,就近得到辅导,文化设施就近发挥作用,人均参与文体活动时间每周近10小时。文化活动实现经常化。每年举办“敖伦胡日呼文艺集会”、百日消夏广场文化、“我们的节日”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达500场次,放映电影1200场次,开展巡回宣讲240场次,惠及群众28万人次。除此以外,全旗各类文化协会、文化独贵龙、文化户等民间文化团体,自发举办的展演、比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随处可见,可谓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主题、年年有创新、处处有亮点。保障措施实现长效化。始终在保障机制上求突破,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方案》《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目录》《文体特派员制度》等政策性文件,探索实施了群众满意度考核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机制,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长效发展。 

  主持人:文体特派员、文化独贵龙、流动文化服务,作为“三大特色载体”在乌审旗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各发挥着什么作用? 

  朱志忠文体特派员是乌审旗“文化下乡”的骨干力量。通过聘请退休干部、文艺人才、文化能人,组建文体特派员队伍,常年进驻机关、企业、学校、嘎查村、社区,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员、需求调研员、技艺培训员、建设协调员“四员”作用,以“驻点服务”“点菜培训”“巡回指导”的方式,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培育民间文艺能人,实现政府“送”与群众“需”的有效协调。文化独贵龙是乌审旗独创的民间文化组织。以学政策、学文化、学技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和民间文艺为己任,扎根基层“零距离”服务广大农牧民。成为基层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流动文化服务是乌审旗主动服务群众的一种方式。通过乌兰牧骑和流动文化大篷车、流动电影放映队、流动图书点、“三下乡”、巡回宣讲等,将优质文化资源向农村牧区进一步拓展延伸,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各类服务载体常年活跃在基层、服务在家门口,城乡居民真正享受到了同质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主持人:当前,乌审旗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 

  朱志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明显增强了文化凝聚力。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全旗各级各界的文化担当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文化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乌审文化的独特魅力多彩绽放,形成了爱我乌审的共同情怀。13万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凝聚了建设绿色乌审的统一意志和强大合力。二是切实增强了文化影响力。乌审旗深入挖掘、科学开发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四大品牌,多层次、多角度扩大乌审文化的影响力历史文化,以萨拉乌苏文化为引领,全面启动了萨拉乌苏遗址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申报工作,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考古学、地质学、古人类学、古环境学研究,每两年举办一届萨拉乌苏民间艺术节,充分挖掘和弘扬萨拉乌苏文化的独特魅力。民族文化,以马头琴文化品牌为龙头,实施了全民马头琴文化传承普及行动,建成中国马头琴文化传承保护基地,组建了中国首个马头琴交响乐团,多次在国际国内大型活动和各大院校展演亮相,成功登顶国家大剧院,马头琴文化以更加美好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民俗文化,以“三乡文化”“敖伦胡日呼文艺集会”为载体,打造非遗民俗文化品牌。成立了自治区首家旗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力保护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遗产,成为拥有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旗县之一。生态文化,以“牧区大寨精神”为引领,将生态问题作为乌审旗最大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县域治理最大最根本的执政理念,融入到全旗人民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使之成为全社会共同的道德操守和自觉行动,乌审旗被列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特色文化的打造,不仅带动了文化本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发挥了文化的影响力,这一系列文化品牌已成为绿色乌审对外展示形象的“亮丽名片”。三是极大提升了文化竞争力。乌审旗始终坚持将文化渗透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助推特色文化走向深度融合。全面建设生态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标准打造了“一河三园”文化旅游产业带,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旗。将现代建筑理念与乌审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城镇建筑、景观和社区建设的每个细节中嵌入文化元素,彰显文化气息、提升城镇品味。将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入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中,让时代气息与乡村文化交相辉映。将文化理念渗透到推动绿色乌审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园区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的各环节。以文化塑造人、塑造基础、塑造环境、塑造发展理念,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 

  主持人:好的,通过此次访谈,我相信广大网友朋友对乌审旗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有了特别详细的了解,以后必定会全力支持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工作。在此,感谢文旅局朱志忠副局长做客在线访谈,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本次访谈到此结束,我们下期节目见。